本报记者王勇通讯员王晓丽朱晓春
用“快马加鞭不下鞍”这句话来形容合阳县路井镇南庄村第一书记刘博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再恰当不过。
2017年5月,刘博被合阳县交通运输局选派到南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从驻村的第一天起,他白天学习脱贫攻坚政策,晚上进农户、入家院,和村两委班子一起与村民说生产、算收入,一起听真话、道困难,记写的民情笔记10多篇,整理出群众意见和建议50多条,很短时间便对南庄的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做到了了如指掌,对村上班子组成、个性特点熟记于心。
通过调研走访,刘博也坚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围绕班子强、村容美、产业兴这个中心,抓好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才能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战略既定,开始行动。刘博深深明白,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村干部是关键。刘博多次组织召开村干部动员会和座谈会,与5名村干部逐个谈心,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式,鼓励他们把群众脱贫致富的担子挑起来,把为村民干好事的责任扛起来。村干部的心结打开后,刘博又趁热打铁,和村干部讨论发展难题,确定发展目标,制定了南庄村三年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三年村级产业发展规划。
“将帅”干劲足了,“士兵”士气也得鼓起来。南庄村五组贫困户高吉仁,自主创业办了一家木器加工作坊,因做工精细、价格适中,销路不错,就是缺少周转金。刘博跑乡镇、上县城,协助高吉仁办理了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治好了他的“心病”。四组80多岁的贫困户侯雪风老人腿脚残疾,常年蜗居在家,“晒晒太阳串串门”成了老人最大的愿望。刘博去县民政局为老人争取到一辆轮椅。老人见人就说:“小刘书记人就是好,把好事办到了我的心坎上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刘博发动“娘家人”——合阳县交通运输局机关和其他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一对一帮感情、扶项目、争资金。
在刘博的带动和感召下,关心贫困户、关爱贫困家庭的温暖和阳光在南庄荡漾,让群众脱贫致富有了信心、方向和动力。南庄村基础设施薄弱,村容村貌急需改善。刘博先后在帮扶单位和县扶贫部门争取资金350万元,为村里修道路、铺水网、建广场、硬化房前屋后。与此同时,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修建垃圾填埋场、安装太阳能路灯、栽植绿化苗、建造花坛和草坪、制作文化墙。在刘博的精心装扮下,南庄村变得绿了、亮了、美了,让村民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铁肩扛重任、真情谱新篇。不惧困难、不怕挑战的南庄村第一书记刘博,以“贫困群众不脱贫、自己不脱身”的精神,用苦干实干和夜以继日的作风,带领南庄村群众正阔步走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