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上海各区领导任河长 治水能否走出“治反复反复治”怪圈(3)

2017-01-02 13:45  解放日报

不敢忘“忧”

记者曾经到过市郊一处景观河道,参观当地河道治理带来的新景象。但一位农民却泼了一盆冷水:你别看岸边绿化漂亮,河面上没有垃圾,这些都是表面上看到的,河里的水质并没有真正转好,过一段时间还是会出现问题。

在采访某条河道整治现场时,当地基层干部一方面介绍这条河的黑臭确实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对记者坦言:要是到了夏天,这条河道还是会发臭的,因为这还是一条断头浜,而且处在居民集中的城区,很难打通与外围河道的联系,接下来只能通过投放微生物等办法来缓解水质恶化了。

这也提醒我们,“治水”有其特殊性,毕其功于一役并不容易。

任务压得紧,时间很急迫,一些地方会为了完成任务做表面文章吗?有些业内人士提醒,要谨防贪大求洋的漂亮工程,不能一味追求好看的生态景观河道,还是要真心实意地治理河道,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

一些好的制度设计,也需要真心实意贯彻落实。在奉贤区,前不久一场令人紧张的“河长赶考记”,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河长:一位位河长走上台去,面对区委书记庄木弟等区领导的各种提问,有问必答……许多原本是外行的河长,硬是被“逼”成了治水专家。

当然,也有“象征性履职”的现象。同样是“河长制”,记者曾询问过有些基层干部,他们虽然当了河长,但对于其中责任和要求还不太清楚。

为了快速实现河道治理的效果,有的地方政府还容易被技术牵着鼻子走。近年来,一些地方试验了不少新型的河道水质改良办法,比如投放特种微生物、种植各种水生植物等,并为此投入了不少资金。结果,河道可能暂时恢复了清澈,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出现了反复。因此,一些区的老水务工作者提醒,河道整治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相信什么神奇高效的“灵丹妙药”,还是要踏踏实实地综合施策,注重源头治理,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才能走出科学的治水之路。

“上海这座城市因水而生、依水而兴,水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之一、是检验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之一……”细细品味市领导的这番话,我们对于当前和今后的治水大计怎敢有丝毫懈怠?(记者 黄勇娣)

全站热点
防雾霾口罩空气净化器种类繁多 专家教你怎么选

2017-01-02 08:04阅读

2017年全球华人新年祈福大典昨在陕西黄帝陵举行

2017-01-01 08:10阅读

桃园开发区总工会开展“困难家庭精准化帮扶”慰问活动

2016-12-30 18:57阅读

焦岱镇学习贯彻市委书记王永康讲话及蓝田县第十八届一次代表大会精神

2016-12-30 11:15阅读

4.58万农村留守娃有了“保护伞”建档立卡优先享受免补政策

2016-12-29 17:01阅读

西安市高陵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2016-12-29 10:25阅读

未央区食品药监局徐家湾所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查

2016-12-28 16:5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