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谋”乃成
然而,治水不能“有勇无谋”。毕竟,过去若干年,我们在治水上的投入不少,每年实施的项目不少,走过的弯路同样不少。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河道整治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怎么黑臭现象就是不见减少?所以,“奋力一搏”很重要,“科学治水”更重要。
某区一位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曾坦言相告:过去,局里每年要制订河道整治项目,并为此申请不小的财政预算,但其实自己内心并不太情愿,希望尽可能少安排一点河道项目。因为当时的截污纳管工作还未全面跟上,哪怕当时河道被整治得再漂亮,只要仍有污水偷排入河,河道的黑臭现象还是会回潮,大笔的钱就白白“砸”水里了。
所以,在今天这场“治水”之战中,许多人对昔日治水进行深入反思,希望能总结经验教训,找到科学办法。
金山区委书记赵卫星,几个月里多次去河道整治现场实地考察,并诚恳地请区水务局长专门给他上一两个小时的课。现在,该区提出了“五措并举”的立体治水方案,总结出了“控源截污、河道清淤、引清调水、生态修复、长效管理”一整套工作法,确保到2017年底完成64条重点河道的整治,基本消除全区中小河道和断头浜的黑臭状态。
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是当地一条著名黑臭河道华星西河的“河长”,眼下这条河的全面整治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之中,预计不久就将发生彻底变化。记者了解到,最初在认领河道时,程向民就明确,要认领一条全区最严重的黑臭河道,“绝不搞形式主义”。
目前,松江区还提出了治水“三制”,希望实现河道水系的长治久清。一是“河长制”,这是压实治水责任,通过“治官”来实现全境治水。二是“纳管制”,就是通过截污纳管补短板,实现源头治水。三是“网格制”,是通过把水环境综合治理纳入网格化管理,并将地方治水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中,实现全民治水。
闵行区委书记赵奇关于“治水”有这样的思考:“许多年前,我就分管过河道整治。当时,都是一条一条地整治河道,并没有将其放入水系整治中来考虑;即使注意到了水系,还是没有注重区域协同治理。”他认为,这就是过去河道治理不彻底的症结所在,因为一旦遇到违法建筑、截污纳管、城中村等“拦路虎”,负责河道整治的水务部门就没辙了。因此,闵行区在这一轮河道整治中全面实践“区域协同治水”的理念。
而青浦区还创新探索了村民自治的“河长制”,发挥村民自己的力量来管好身边的河道。在该区赵巷镇,河长并非村委会干部,而是从村民中选举出来的,他们大多住在河道边上,这样的河长更接地气,能及时发现问题。他们与村里签订协议,享有一定报酬,并接受定期考核和村民监督,成效显著。
在吹响号角的同时,上海还专门制订了《关于加快本市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的工作方案》,提出了5个方面共17项举措,来具体而详细地指导基层的治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