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夜里,几名村民在灯下聊天。
因扶贫再兴规划发展 种“两棵树”养牛羊
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这里涌现出了新东西。
几年前的一天,几个人来到勒尔村,带了一个锅一样的东西,在房顶调好接上电视,电视就多了几十个频道……又过了几天,有人带了几块黑色的板子,放在房顶上,居然可以点燃电灯……
渐渐地,每户都通了自来水,安装上了太阳能发电板,配上了卫星电视,曾经的木板房改成了瓦房,但与日新月异的外界,仍有差距。
前几天,村民莫色拉则卖了两只羊,买羊的,是邻村的村民,价格是13元一斤。“如果赶到山下卖,可以卖到16元一斤。”莫色拉则说,但是将羊赶下山,需要耗费大半天时间,所以,村民们喜欢选择就近交易。
羊还好,可以赶着走路下山,如果是猪和牛,就很难卖到山下了。莫色拉则说,猪和牛,一般都是养来自己吃,无法带来经济效益。
从政府层面来看,村子整体搬迁,暂时也行不通,因为在凉山,还有很多比这个村更急迫需要搬迁的地方。
“勒尔村的粮食产量普遍较高,除了出行受到限制外,这个村的气候环境算不上差。”凉山州发展改革委主任赵玉聪提供了一组比“悬崖村”更严峻的数据:该州有40%多的村子海拔都在勒尔村之上,有1600多个村位于石漠化严重地区。此外,像泥石流这类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随时可能威胁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要优先考虑搬迁。
“现在最急需搬迁的是这些地方的群众。”赵玉聪说,凉山州准备用5年时间,把这个“硬任务”拿下来。
对于搬迁,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也认为,不是简单地搬走那么简单,到山下,去哪里找到400多人的耕地?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岗位?他们的收入如何保障?让他们如何融入当地?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在,村民们的搬迁意愿并不强烈,当地政府也为村民们提供了选择和改变的平台。
对于村里的发展,通过召开全村的村民大会,大家形成了统一意见,已经有了具体规划。帕查有格说,村里将按照“1、2、1”规划,发展种、养殖业。
根据首批100万元整村推进资金,目前,村里已经购回了近400只山羊。“我们不能简单地分给村民。”阿皮几体说,如果分到每户,羊没养好,或者杀来吃了,扶贫又白扶了,所以,村上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同时成了理事会,请村民专门负责来养这批羊。同时,设立了羊圈和兽医等配套服务,再按照每户的人口多少,免费入股,羊卖了,再进行分红,每位村民都能享受到效益。
帕查有格说,村里还将种好花椒树和核桃树“两棵树”,在村里能种树的地方,都种上。例如,在目前4500株花椒树的基础上,再增加5000株,花椒的单价在45元一斤左右,效益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