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晓
近日,记者从潼关县获悉,该县顺利通过了“中华散曲之乡”评审验收,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散曲之乡”称号,同时授予该县四知学校、万盛园酱菜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称号。
潼关县北临黄河,南依秦岭,居于秦晋豫三省交界之处,得益于先天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这里又是文化交融汇集之地,形成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途径潼关的文人墨客留下咏潼关的诗词歌赋达300余首,唐代杜甫的《潼关吏》、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诗篇更是千古传诵,是这片土地上永恒的文化瑰宝。
近年来,潼关县把发扬和传承诗曲文化作为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潼关诗曲文化内涵,出版《咏潼关古诗词选注》《咏潼关古诗曲选读》两本书,收录古代百余名作者咏潼关的200余首作品,让那些承载着历史和时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得以保存和延续,同时加强诗曲组织建设,组建潼关女子诗曲社、上善村农民诗曲社、四知学校诗曲社、秦东农民诗曲社等诗曲文化创作社团,开展诗曲研讨会、诗曲采风交流等活动;学校将诗词教育纳入教学总体规划,开设诗教课程,把诗词教学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社区利用活动室、宣传栏、文化广场等,展示当代咏潼关散曲佳作,定期组织诗词朗诵等群众文艺活动;成立农民诗会,吸纳会员80余人,创作了诗词作品400余首,系列举措推动诗曲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旅游景区,让更多人感受中国传统诗曲文化魅力。
潼关县还鼓励干部群众自编、自创、自演,将咏潼关古诗作及近现代诗曲搬上舞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传统诗曲文化,连续三年举办的潼关诗曲大会,已成为当地每年一次的文化盛宴,推动潼关诗曲文化代代传承,重振潼关精神,再树潼关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