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尚功)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耀州区人社系统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幸福一家”的目标,紧扣技能培训、搭建平台、创业扶持、社区工厂、岗位开发,实施就业扶贫工程,打造就业扶贫套餐,着力实现有劳动力、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户至少一人就业。
搭建平台,推进转移促就业。一是以贫困劳动力为重点,扎实开展“春风行动”搭建平台促就业,坚持每月举办1场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举办东耀扶贫协作专场招聘会2场,进农村、进移民搬迁点、进集市等举办22场,提供岗位1.8万个,推荐就业88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7人。二是送岗上门促就业,每月征集区内外企业就业岗位,线上线下精准推送,并发挥各村和移民搬迁安置区就业信息员作用,按照人岗匹配原则,每月3次上门向贫困群众推荐用工信息,每次推荐不少于5个岗位。三是东耀协作促就业,驻东台劳务工作站每月推荐优质用工信息100余条,目前带动赴江苏就业32人。今年以来,全区贫困劳动力已实现转移就业154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3%。
形式多样,技能培训促就业。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意愿,一是通过“培训机构+贫困劳动力”方式,依托审批确定的29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就近就地职业技能培训。二是通过“合作社+贫困劳动力”方式,依托审批设立的16家“农村合作社”“龙头企业”培训机构,通过专业教师和当地土专家、田秀才、致富带头人相结合,在田间地头开展技能培训,用农民培训农民。三是“技工院校+贫困劳动力”方式。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动员新成长的年轻劳动力就读技工院校,落实每年3000元补助,目前在校就读180余人。同时通过与校企合作形式,与陕汽控股集团开展“订单式”培训,已招收3批150余人到陕汽技校学习汽修装配技术,49人已上岗,其中贫困户38人,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四是通过“苏陕劳务协作项目+贫困劳动力”方式,邀请东台就业创业导师来耀开展培训。五是围绕区内园区和企业、社区工厂需求工种,扎实开展“定向型”培训。目前已举办种养殖、果树管理等培训班73期,培训贫困劳动力2445人,完成任务的122%,其中深度贫困村428人。
“指尖经济”,社区工厂促就业。一是强化跟踪服务。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社区工厂现场办公、解决难题;人社部门与相关镇协调联动,上门服务,及时解决经营、培训、招工等问题;发改、财政、农业、扶贫、国土、环保等部门开启绿色通道,及时办理手续,确保了早日建成投产。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区财政涉农整合资金投入1900万元,苏陕扶贫协作资金投入240万元,用于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公共设施配套。三是强化就业服务。发挥各村和安置区就业信息员作用,积极宣传社区工厂和脱贫典型,鼓励贫困户到社区工厂务工;组织贫困户到社区工厂参观,激发其主动就业的内生动力。
三种运行模式,促进贫困群众灵活择业。一是厂房式社区工厂。通过“企业+工厂(车间)+贫困劳动力”方式,贫困群众集中在工厂上班,进行订单或来料加工。二是合作社式社区工厂。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带头作用,促进贫困群众到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三是居家式社区工厂。通过“社区工厂+订单+贫困户”方式,让无法离家就业的贫困群众将技术含量较低、易操作的产品带回家加工,订单到户、居家生产、按件计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