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娟 通讯员 王海荣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渭南公安吹响前行的号角、激流勇进!40年来,渭南公安始终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同频共振,一代又一代的渭南公安人励精图治、恪尽职守,一批又一批的人民警察前赴后继、无悔付出……
从以人海术为主、靠脚走,靠眼看的大海捞针式地摸排侦查破案,到如今现代高科技手段运用的一键锁定嫌疑人、顺藤摸瓜式破案;
从主要靠人巡逻的群防群治,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空,再到以“雪亮工程”为主,科学布警、全网覆盖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张密不透风的社会治安防御体系在渭南形成;
从窗口服务的看脸色、跑断腿,到如今网上办理,数据跑路、立马就办的热情服务;
从执法办案重实体轻程序,片面强调刑事司法的惩治功能,到现在推行“阳光警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转变……
这一系列大变革,都是伴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渭南公安始终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同频共振,一代又一代的渭南公安人励精图治、恪尽职守,一批又一批的人民警察前赴后继、无悔付出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市公安局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坚持科技强警战略,不断升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力度,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办案质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110报警 守护新时代美好生活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财、物大流动,也使我国社会治安发生重大变化。
“打击犯罪是在跟时间赛跑,110报警服务台成立前,群众只能跑到派出所报案,等公安机关赶到现场时往往错过了最佳破案时机。”市公安局警务指挥部主任邢淑慧介绍道,“随着经济的发展,盗窃、抢夺等案件急剧增加,靠脚力报警方式显然落伍。为适应社会治安形式发展变化的需要,提高公安机关接处警的快速反应能力,市公安局借鉴漳州110先进经验,于1998年成立110报警服务台,努力做到接警快、赶赴现场快、现场处置快。”
“喂,110吗?农行前进路储蓄所被持枪歹徒抢劫了。”第一代接警员夏莉回忆道,“那是1999年6月3日,接警后,110报警台迅速指令临渭公安分局巡警大队、解放路派出所出警,巡警大队3分钟赶到现场,及时将抢劫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110报警服务台刚成立时共有8个接警员、2部电话、3个操作台和简单的视频监控设备,却承担着全市的接警任务。接警员接到群众报警后,按照案件发生地将警情指令到各县市公安局。”市公安局警务指挥部副主任辛晓刚告诉记者。他介绍,“随着通信业的迅速发展,信号落地,各地也相继建立了110报警服务台,如今,全市已建成集视频监控系统、‘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12110短信报警和微信报警系统、移动目标报警系统、固定目标报警系统和城区巡防报警等六大系统为一体的综合性接处警指挥大厅,实现了扁平化、信息化的快速反应机制。现在,全市110报警服务台日均接警量1840余个,全年接警电话67万余个。”
2018年3月13日,临渭区交斜镇发生一起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一名男子因家庭纠纷,企图在家中纵火。接警后,民警第一时间抵达案发现场,而另一边,临渭公安分局局长沈军在指挥室利用对讲机、无人机等警用装备,通过“警用无线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实时传送的现场视频了解案件状况,向现场特警队员和消防官兵下达指令。因指令准确、行动果断,这次突发事件得以妥善处置。
110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只是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在4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公安机关始终担负着打击犯罪的历史重任,并不断创新机制和手段,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智慧警务让打击犯罪更加高效精准
“刚参加工作时,刑侦破案主要打‘人海战术’,靠大量群众走访和线索摸排,那时的刑事技术就是简单的手足工,即靠眼睛看,尺子量、毛刷涮。法律条款也不多,直到1997年《新刑法》颁布,1998年全国性的刑侦工作改革———‘侦审合一’,这一改革解决了从前侦审两部门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乏良好的融合促进机制的矛盾,增强了侦查人员从案件侦办的一开始就注重取证意识,减少了中间环节、重复劳动,缩短了办案周期,确保了办案的质量。”1990年参加公安工作,警校一毕业就被分配到蒲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工作,现任渭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的野青回忆道。
和野青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现年50岁,在渭南警队从事刑事侦查技术工作27年的“王牌法医”杨家琪。据他介绍,上世纪80、90年代,公安机关没有专门的实验室,技术员常常是勘察包一背,自行车一蹬,就去案发现场进行勘查,回来后,一头扎进办公室进行证据提取和收集。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法制进程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公安机关案件办理对诉讼证据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形势倒逼技术,为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刑事犯罪的发展,市公安局逐步组建了DAN实验室、理化实验室等,同时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如今,生物物证检验技术、声像技术、指纹技术、理化检验、法医病理等各种高精尖的刑事科学技术应运而生,也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破案率。
让野青感受比较深的还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化被广泛应用到侦查方式中,智慧警务成为公安机关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介绍,近年来,破案方式由“从案到人”的单一侦查模式,向“从人到案”“从案到案”“从物到案”“从人到人”相互结合的多元模式转变,由此,刑侦部门也由单独作战向与各警种合成作战、整体作战转变,“合成作战机制”应运而生,并带来破案率的显著提高。
今年9月14日,我市华州区金堆镇发生一起命案,市区两级公安机关迅速启动合成作战机制,在案发当日便通过视频监控,得到嫌疑人从洛南方向驶入金堆镇的重要线索。随后,公安各部门又根据嫌疑人在洛南的活动轨迹、兴趣爱好等,确定了嫌疑人的身份,并一举将嫌疑人成功抓获。
“案发地发生在常年无人居住的农舍、异地作案、嫌疑人与死者之间无冤仇、嫌疑人作案后又迅速逃离……案件的难度可想而知,这要是以前,简直是无从下手,而现在多部门协作、合成作战,我们的民警仅仅用了7天就迅速破案。”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大案要案大队大队长万彦炜由衷地说。
“我们的合成作战不仅仅用于大案和要案,在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盗窃、诈骗、抢夺等‘小’案中也常常显‘神威’”。市公安局合成作战室主任常小健告诉记者。
今年6月3日,在富平县医院六楼外科住院的李某打电话报警称,个人手机在病房内被盗,大略记得曾有穿着白色衣服的陌生人出现过。接警后,该局合成作战中心民警利用视频监控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将嫌疑人的照片发送到巡逻民警视频终端,巡逻民警根据指令信息很快将嫌疑人抓获。
让野青比较引以为荣的是,近年来,公安信息化建设让民警从“汗水警务”走向“智慧警务”,并实现了对刑事犯罪的主动进攻、整体作战和精确打击。另一方面,刑警队伍建设也从未放松,“智慧警务+高素质刑侦队伍”让渭南公安实现了命案必破、刑事法案持续下降、刑事破案持续上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加力。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立刑事案件3638起,同比下降19%;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968起,同比上升8.2%;侦破黑恶案件330起,全省排名前列。
“雪亮工程” 筑牢社会治安防控“铁篱笆”
传统认识上,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愈来愈重要。紧跟形式发展需要,渭南公安加快社会治安防控立体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驾驭治安复杂局势能力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2017年9月的一天,合阳县城关街道白灵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现,正在移栽的树苗少了几棵,村支书报警后,民警立刻通过“雪亮工程”监控查询,发现一名村民趁机拿走,案件当场破获。
“‘雪亮工程’建设前,电动车、自行车失窃案时有发生,村民不文明行为更是频频出现。自从有了视频监控,全村不仅连续实现‘零发案’,邻里纠纷越来越少,村民的行为也越来越文明,我们村成了全县有名的‘平安村’、文明村。”白灵村村支书曹明杰告诉记者。
“过去,由于缺乏监控设备,公安侦查取证难度大,影响了破案,如今的渭南,从城市到乡村,每天都有19万个视频监控全天候‘站岗放哨’,真正实现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政委郑光平说。
而据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赵明强介绍,为积极应对新时期社会治安复杂局势,公安机关从人防、物防到技防,治安防控措施不断升级换代、提档加速。当前,渭南全面实施“雪亮工程”,在全市安装视频监控19万个,从城市到乡村,全天候动态采拍;建成公安检查站35个,治安卡口180个,网络覆盖市、县、镇三级,不仅做到精确布控、精准打击,还实现了对矛盾纠纷、特殊人群、治安隐患等的动态管理。
尤为一提的是,为确保绝对安全,渭南主城区及各县(市、区)县城实行三级网格化巡防勤务模式,设立巡区60个、点位620个,重要部位24小时屯警布防、动中备勤,重大活动启动军警联勤、武装巡逻,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科学布警和全网覆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大提高了社会治安整体防范能力。近年来,渭南公安机关先后完成了全国“两会”、华山古庙会、中乙足球联赛、大荔国际马拉松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大荔龙舟赛、2018年“丝绸之路”华山国际自行车赛等200余场次重大安保活动任务,无一纰漏。
工作干得好不好,百姓来评判。2017年,渭南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6%,公众安全感达到93.61%,连续三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真正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如今,平安已经成为渭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民服务 公安改革惠及百姓民生
把脉民生需求,做实警务文章。市公安局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工作理念,以民意引领警务开展,从细微着眼,从点滴入手,持续深化公安改革,不断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百姓民生,实现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
“公安改革的目的就是让社会更加稳定,让老百姓更加幸福,为此,我们要主动转变观念,积极顺应科技信息化发展潮流,着力提升‘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努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便群众办事创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杨建琦多次强调。
按照这一要求,近年来,市公安局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办户口难”“办证难”“机动车上牌难”“驾驶人考试难”等突出问题,持续推动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下放、取消、转日常管理120余项行政职权,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积极成效。
今年6月,户口在渭南,常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工作的梁女士,得知通过“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可以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后,便按照要求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交了相关材料。让梁女士欣喜的是,自己足不出户,仅用了6天时间,办结了所有手续。对此,梁女士非常满意,并在平台留言:“虽说服务刚上线,但工作人员办事认真、热情,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既便民又快捷,给你们点个赞!”
梁女士通过“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全流程办结省外户口迁移的事例,只是渭南公安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公安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行动快、步子大、效果好。从2016年,市公安局先后以市政府名义推出新政25条,在全省率先破除束缚户口的条条框框、先行实行“零门槛,自由迁徙”的户籍新政、率先实现全市143个派出所全部开通省内跨市和跨省异地居民身份证受理和居民身份证挂失申报及丢失招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683311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3.59%,预计到2020年将提高到45%以上,推动了人口结构的持续改善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与老百姓出行息息相关的车驾管业务改革,态度坚决、措施有力、成果丰硕。探索实行人性化交通管理措施,全面推广机动车登记服务站模式,全市社会化考场达到了19个,全市半数以上县(市、区)实现了小型机动车驾驶人全科目考试。同时在全省首家开通了车驾管965126声讯服务热线,第一时间回应民声;首家组建了“我来免费帮你办”车管业务免费帮办队,破解了“车托”扰民顽疾;首家统一了机动车号牌选号系统,实现车牌“50选1”。全市违法处理窗口落实部局20项便民措施全部到位,“实打实”地为老百姓算清了“经济账、廉政账、感情账”三笔账,每年为群众节约人车往返办牌办证成本上亿元。
狠抓队伍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公安大计,队伍为本。
“渭南公安民警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县局不到100人,发展到今天全市有5000余名正式民警。随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和民警队伍的不断壮大,建设一支高素质、正规化的公安队伍迫在眉睫。”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肖卫东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做实做强民警思想政治建设、政治理论学习、忠诚教育等的基础上,市公安局创造性的推行《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平行等值考核机制》,把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不断夯实队伍精细化管理,确保民警队伍健康、稳定发展。”肖卫东介绍道。
另一方面,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一手抓纪律作风从严治警常态化,一手抓从优待警机制化。“从解决民警最关心、最实际的困难入手,建立健全民警公休、体检、伤亡抚恤、民警及家属伤病探望等制度,配齐配全各种警械设备,改善基层民警休息用房,优化办公环境,这些都营造了拴心留人的工作氛围。”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李向阳告诉记者。
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带来最明显的变化是,民警执法理念的转变。“近年来,民警以‘管人者自居’的执法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执法办案由‘重实体、轻程序’,片面强调刑事司法的惩治功能,向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转变,逐步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王剑锋由衷地说。
而民警执法理念的转变,为公安机关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和“阳光执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公安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从2011年起,公安机关案件办理实行网上流转,2016年起,案件有关人员可通过互联网查询到案件办理信息,最大限度做到公开、公正。”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政委周纯谈道。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渭南公安机关加大执法教育培训力度。市、县两级普遍建立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执法守法、任前考法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全警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水平。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建设。聚焦一线执法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容易发生问题的主要环节,及时完善操作标准和执法指引,共制定、修订各类执法制度271件,为一线民警执法办案提供实用、管用的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撑。推进执法场所规范化建设。建立“案管中心”,全力打造智能化执法办案中心建设,从民警处警、侦查、审讯等全程监督,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促进廉洁执法。
全市公安机关通过坚持不懈的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着眼完善公安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构建完备的执法制度体系、规范的执法办案体系、系统的执法管理体系、实战的执法培训体系、有力的执法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和执法流程信息化,办案质量和执法公信力不断提高,队伍形象和全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充满活力,各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铮铮长剑,巍巍警魂,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人民警察队伍,正日夜守护着秦东这片充满勃勃生机的热土,让秦东大地上空的天更蓝,人民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