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迫切需要。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全市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2”行动,努力建设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一流的地级市。本报从今日起开设“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追赶超越”专栏,刊登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署名文章,敬请关注。
大荔县人民政府县长翟玉宝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对一座城市来讲,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活力、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更直接关系到其长远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荔县全方位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吸引了碧桂园、中联重科、世纪明德、国美电器等一批国际国内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安家落户。仅上半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969户,同比增长25%,其中私营企业新增486户,增长40.8%,为创业创新和扩大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县域经济融合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大荔的实践充分证明,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梧桐树”,只有精心浇灌培育,才能形成“洼地效应”,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互相融通,增强追赶超越的硬实力。我们将紧扣省市“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系统推进大荔“10+5”行动方案落实,持续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构建软实力。
做实简政放权的“减法”,放出活力和动力。优化营商环境,实质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决拆掉一扇扇阻隔在政府与办事企业、群众之间的“玻璃门”,真正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加大减权放权力度。凡中省市取消的一律取消,中省市下放的全部承接到位,协同推动关联的行政许可事项依法“全链条”取消或下放,主动向全社会公开亮晒权责清单,打造权力瘦身“紧身衣”。简化审批服务流程。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推行“容缺受理、双向承诺”新模式,力促年内实现“3450”工作目标,即企业开办和注销3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4个工作日内办结、施工许可证办理50个工作日内办结。创新相对集中审批。借鉴兄弟县市试点经验,加快筹建县级行政审批机构,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机制,由“多枚印章管审批”迈入到“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行政审批的标准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做好加强监管的“加法”,管出公平和秩序。优化营商环境,重在提高监管效能。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加强法治建设,以监管方式创新促进市场活力更加规范、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着力推进监管提能。坚决管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实施公正监管,推进综合监管,探索智慧监管,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有效破解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信用监管。加快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强化跨部门、跨行业联动响应,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严打违法违规行为。把优化营商环境与扫黑除恶、基层“拍蝇打虎”结合起来,严查重处强买强卖等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扰乱市场秩序的恶劣行为,为公平营商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做优服务供给的“乘法”,服出便利和品质。优化营商环境,根本是要创优服务。必须把企业当“客人”,当好“金牌店小二”,把群众当“亲人”,当好“五星级服务员”,努力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完善项目落地机制。持续推行总指挥长负责制,坚持“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保姆式”跟进,协调解决规划、环评、用地、征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落实落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融资成本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系统整合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政府网站和便民服务热线平台资源,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力争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程网办、就近能办,打造“不打烊”的“数字政府”。增强环境“虹吸效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实施基础共建、生态治理等十二项行动,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生态环境,增强社会资本吸引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做细观念藩篱的“除法”,破出干劲和担当。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掀起一场思想革命。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言行动上的“突围”。与时俱进换脑筋。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不抓营商环境是失职、抓不好营商环境是不称职”的理念。抢跑突破骑快马。对标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核心评价指标,向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看齐,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特别是压缩办理时限、简化办事流程上率先突破,形成大荔经验。严督实考促落实。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常态化督查考评机制,实施执纪问责、实绩档案、考核奖惩三重约束,对政策落实不力、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毫不留情公开曝光,处理一个、警醒一批、教育一片,倒逼工作落实。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优化营商环境,是大荔建成全域公园、实现乡村振兴历史进程中的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关乎全局、决定未来。我们将举全县之力、扬工匠精神,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这项工作,着力打造省内一流、西部领先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美丽渭南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和强大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