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虹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大多数人的认识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一定要在一定区域内,培育几个有规模的主导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发展经济,累积资本。一方面可以让贫困户入股保底分红,另一方面可以解决贫困户就近务工。条件允许,还可以让贫困户直接参与管理,进行效益分配。
可并不是每个区域,都能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并顺利让其壮大,促使经济蓬勃发展,为群众铺出致富路。
大规模扶贫产业,需要各方条件配合。要有适合产业成长的土壤,要有大额资金注入,要有科学管理,使其在市场大潮中昂扬奋进充满竞争力,还要有合乎实际情况让贫困户共享红利的分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地区,要么没有资金,要么找不到发展途径,要么没有产业基础建设所需的大面积土地。种种原因,最终无法兴建像样的产业。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地方政府,如何使群众脱贫致富?华州区赤水镇在这方面,探索出一条独特的路子。
自主小产业让群众得实惠
伴随8月的酷热,赤水镇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工作,依然如火如荼进行着。在全镇党员干部努力下,率先在全区完成因病致贫家庭研判工作。一个个了解民情的“心愿卡”也走进千家万户,为贫困群众带来希望。
农村自主小产业发展,让贫困户腰包鼓起来。这方面,赤水镇党委、政府可谓一种产业,两手准备,用长短结合,一年两季的方法,使农民收益最大化。比如发展干杂果长期产业同时,鼓励群众套种时令蔬菜等短效经济作物。时令蔬菜根据季节,可以一年两季。
走进乡村,田野扑来一股股热浪。对于大多数贫困户来说,这时正是躲在家安享一年中头季扶贫小产业带来利润的时光。遇仙村岳家组贫困户王安民老汉,就是头年尝到小产业甜头的人。他的母亲双目失明,妻子心脏病做过手术,家庭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好在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他都能享受到,使他一步步走出困境。
王安民说:“国家政策好,政府给我补了3000元,用于桃园管理。今年桃价好,套袋每斤可卖到5元~6元。我的桃园头年挂果,摘得果子少,六七亩桃没有套袋,每斤卖2元多,也卖了1.5万元。按今年行情,明年给桃套袋,收益会翻一番。”王安民的果园,还套种了玉米和红薯,下半年,至少也有几千元收入。
遇仙村副主任高二红介绍,遇仙村有75户贫困户,40多户种桃,共1000多亩。多数都是这两年政府号召种的,全村种桃面积达2300多亩。政府也为遇仙村的桃做过大量宣传,今年桃花盛开时,特意举办桃花节吸引很多游人,提高遇仙村桃产业的知名度。
那么,赤水镇在农村自主小产业发展上,具体怎么做呢?
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发展思路
赤水镇党委、政府抓住产业脱贫核心,以市场为导向,政策扶持为支撑,确定发展农村自主小产业思路。
首先以政策引领扶持,激活发展动力。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讨论资金扶持政策,通过调研,在18个村确定15个种养殖补助产业。对贫困户发展种植业,按照猕猴桃每亩补助1000元,桃树、豆角等每亩500元,花椒、核桃、大葱、黄花菜、韭菜、莴笋、洋芋、红薯等每亩300元的标准予以扶持。发展养殖业,按照牛每头1000元,猪、羊每只200元,蜂每箱100元,鸡、兔子、香鹑雁等每只1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每户扶持资金最高不超过5000元。
专门成立产业技术服务工作指导队,为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在苗木购买、畜禽防疫、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服务,为持续增收奠定长效基础。
其次,严格申报程序,加强资金监管。按照贫困户发展实际需求和脱贫目标,合理制定扶持范围和标准,在包村领导、包村组长、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的监督下,对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进行登记,确定到户项目明细,镇汇总制定到户项目清单,做到登记项目清晰,种植面积和养殖数量准确,经村“两委”会研究审核后,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2017年,共发展276户贫困户种植各类经济作物,养殖牛、羊、猪、鸡等各类畜禽。2018年,共发展375户贫困户种植桃370亩、猕猴桃162亩、花椒160亩、梨85亩以及其他各类经济作物。养殖羊366只、牛125头、猪96头、香鹑雁6000只。两年来累计发放贫困户自主产业扶持资金135万元。
帮扶措施灵活增收效果明显
自主小产业具有形式多样、帮扶措施灵活,节约投资成本、见效快、收益效果明显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还规避了市场风险。赤水镇因户制宜,引导贫困户发展自主小产业,激发其内生动力,拓宽增收渠道,赢得贫困户支持。种植产业由2017年的225户630亩,发展到2018年的467户1262亩。养殖产业由2017年的53户6349头(只),发展到2018年62户6922头(只)。2018年各类种植产业收益预计约400万元以上。各类养殖产业预计收益约100万元以上。每户平均增收由2017年约6000元增加到2018年8000元以上,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田梯村贫困户谢小英,今年3月初在村支持下,享受到1000元补助,种了两亩豆角。6月中旬豆角全部卖完,收益1.2万多元。谢小英高兴地说:“往年种玉米和麦子,一年收入七八千,今年短短3个多月收入是往年的一倍。下半年种白菜,还会有一部分收入。”
田梯村主任雷永良介绍,根据种植经验,豆角基本每年都在每斤3元~3.5元。一亩能摘3000多斤,平均能卖七八千元。所以田梯村鼓励大家种豆角,由村里统一收购销售。村里原有40多亩豆角,2017年开始,逐渐发展到200多亩,贫困户占到100多亩。明年将继续鼓励大家种豆角,争取让更多人富起来。
由此可见,赤水镇在农村自主小产业扶贫方面,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路子,成功带领群众致富,为华州区脱贫攻坚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