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煤城而今迈新步 ——铜川市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走笔

2018-05-17 08:12  铜川日报

4月27日,铜川市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内,陕西美鑫铝镁合金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目前,这个项目已完成投资30.16亿元,下半年就可投产。届时,可年产铝镁合金30万吨。

据园区总工程师曹永介绍,铝镁合金项目最大的能耗是电能,而园区的美鑫公司锦阳电厂拥有充足电力,同时拥有储量达6000万吨、年产120万吨的煤矿,入驻企业可享受园区低电价的优惠政策。

“以煤发电、用电炼铝、铝深加工”。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只是铜川市以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铜川市紧扣转型发展主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了煤电铝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并大力培育装备制造、陶瓷建材等产业,使非煤产业占总产业的比重达88.7%,有效推动了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建设,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循环发展的转型之路。

以去产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因煤而兴”的铜川煤炭产量曾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70%。过去,铜川市依赖资源开采,产业单一,形成了“一黑二白”(即煤炭、水泥、电解铝)的产业格局,同时也形成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方式,使得环境污染严重。199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称铜川是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

恶劣的生态环境,倒逼铜川走转型发展之路。

铜川市转型发展打响的“第一炮”就是煤炭去产能。“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关井意味着工业增加值下降,财政收入减少,但对一座城市的成长来说,为了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种阵痛是必需的。现在痛是为了以后少痛甚至不痛。”铜川市委书记杨长亚说。

面对重重困难,铜川市坚持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我省关于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煤炭行业去产能各项任务的落实。

仅2016年,全市就关闭煤矿21座,淘汰产能1058万吨。关闭煤矿数量和退出产能分别占全省当年的33.9%和36.1%,两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

以循环经济助力传统产业升级

去产能后,全市还剩下15座地方煤矿,年产825万吨煤炭。对于这些资源,走过去的“挖煤、烧煤、卖煤”的粗放式发展老路显然不行。铜川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目光投到了发展循环经济上。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是铜川市引领煤城经济加速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

按照省委、省政府“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战略部署,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以铝产业为主导,打造煤—电—铝—铝深加工的循环经济产业。每年,园区就地消化铜川本地煤炭120万吨。

4月27日,在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展室里,各式各样的铝粉、铝锭、铝棒和铝合金手机壳、高档铝合金门窗等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目前,这个园区已有陕西美鑫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铜川铝业有限公司、陕西铭帝铝业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19家,总投资超过200亿元。2017年,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

以汽车产业延伸工业链条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煤—电—铝—铝深加工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具备了发展航汽铝材料工业的基础。

为推动“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实现工业转型升级,铜川市2017年年初作出了加快发展航汽铝材料工业的决策部署。

因为铜川市在发展航汽铝材料工业上具备良好的基础,所以《陕西省2017年汽车产业重点工作计划》把铜川市铝合金轮毂项目列入汽车产业配套方向,给予明确支持。

围绕汽车产业,铜川市积极招商引资。今年4月9日,在苏陕扶贫协作协议签约活动中,投资10亿元的铜川铝合金车轮项目落户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这个项目由江苏悦达集团、江苏苏美达集团投资,总体规划年产铝合金车轮600万只,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工业链条向汽车产业延伸,给铜川市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4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铜川市新区南部工业园的陕西东铭车辆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制造新能源电动车桥。截至目前,这家企业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车桥研发技术,在国内市场处于行业的引领和标杆地位,年产值增幅30%以上。仅今年4月,企业就收到下半年16.6万套车桥的订单。

以打造文化名片实现深度转型

铜川文化底蕴深厚,千年炉火不熄的耀州窑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4月27日,在耀州窑文化基地的大师创意园,观唐陶瓷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拉坯、修坯、雕花、剔花。一件件“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耀州瓷从这里走向全国。据悉,观唐公司在园区的投资达3.2亿元,仅2017年,企业的产值就超过1亿元。

观唐公司董事长蔡云川告诉记者,企业的厂房是在原黄堡工业园区灯泡厂和电瓷厂的基础上改造的。

工业园区里怎么做起了耀州瓷?原来,铜川市黄堡工业园区成立之初,依托黄堡地区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延续发展以水泥及其上下游产业为主的建材产业,一段时期内促进了当地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黄堡的传统支柱产业———水泥产业形势持续低迷。寻找接续产业、突破瓶颈制约、实现转型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往哪儿转?最终,铜川市依托黄堡镇是耀州窑遗址所在地这一文化优势,确定了大力发展陶瓷和耀瓷文化产业的转型方向,开启了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新篇章。

2017年12月,铜川市将黄堡工业园区管委会更名为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

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主任何建平告诉记者:“现在,基地正致力于打造集耀瓷遗址观光、研发生产、工艺体验、文化交流、教学实习、会展交易、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实现经济发展深度转型。”(原载《陕西日报》2018年5月16日第一版)(陕西日报记者 李艳)

全站热点
莲湖桃园路街道召开辖区街道安全会议

2018-05-16 18:31阅读

育人德为先润物细无声——白水县东风小学构筑特色德育新网络

2018-05-16 08:20阅读

碑林区食品药监局化身神秘买手 首次开展网络食品抽检工作

2018-05-15 10:58阅读

周至县经贸局举办贫困户饮食技能培训班 助推脱贫攻坚

2018-05-14 10:57阅读

有梦的日子会闪光 ——记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高红贞

2018-05-12 08:18阅读

龙舟节快来了!江北办大力开展安全大检查

2018-05-10 20:04阅读

汉滨一男子交通肇事后逃逸 警方16小时将其抓获

2018-05-09 17:1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