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贞是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从花样少女到步入中年,从普通护士到护理部主任,多少个日日夜夜,高红贞坚守在护理第一线,面对无数承受病痛的患者,她和她的团队用爱温暖着患者的心灵,用真情无微不至地帮助和抚慰每个患者。在许多人眼里,护士这一职业是普通又辛苦的,但高红贞一干就是38年。她说:“人生要有梦,有梦的日子会闪光。因此平凡的护理工作也是我一生不悔的选择。”
真情倾注 用爱心筑牢护理信念
1981年,高红贞从卫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市人民医院,从外科到内科,由护士到护士长,再到护理部主任,38年来,她把一颗赤诚的心全部熔铸进了护理事业。她常说:“从穿上护士服的那一刻起,我就坚信,选择护理就是选择圣洁、选择道义、选择奉献。”在工作中她也是这样做的。
一次,ICU病房收治了一位急性肾衰、呼衰、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病情危重而复杂,出现了所有可能的并发症,甚至有时连血压都测不到,患者家属十分焦虑。为了病人的早日康复,高红贞制定了详细的护理方案,每天检查病人情况,亲自护理患者,主动找家属谈心,沟通下一步的治疗护理方案。经过精心护理,病人逐渐好转,痊愈出院时,家属送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面对病人和家属的感激、同事的钦佩,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看着病人康复出院是我最高兴的事”。
人文关怀 以情感梳理医患关系
在高红贞的带动下,市人民医院每个病区都立足实际,在深化专科护理、提高护理内涵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普外科作为一个外科综合性科室,倡导“一病一品”专科特色下的护理内涵,急诊科开通急性胸痛绿色通道,使急性心梗患者在60分钟内行冠脉介入治疗;呼吸内科根据老年患者多、原发病多的特点,及时优化病区工作流程,实行护士站前移,减少护患距离……
如何让医院的优质护理走得更远?高红贞又提出了要加强人文关怀及人文素养的思路,倡导“亲情服务、情感护理”。全新的护理模式、合理的护理流程和人性化的管理,打造出一支形象美、服务优、技术精的的护理队伍。
踏实创新 优化护理管理模式
担任护理部主任以来,高红贞狠抓护理质量管理,建立完善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运用PDCA管理模式,细化检查方法,做到周有检查指导,月有分析讲评,季度有汇总通报;组织开展疑难护理病例讨论、护理会诊查房;建立PICC置管、压疮等护理专科护理小组;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探索护士岗位管理,推行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实行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修订完善了医院各类护理工作规范性文件,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升;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建立信息化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开展护理敏感指标监测,改变过去有指标、无目标的现象,规范了全院护理标识及特殊药品的管理,全院达到了同质化。
“质量在我心,安全伴我行”,这是高红贞常教诲护士的一句话。从培训入手,增强护士的法制观念,提高风险识别意识与能力,借鉴在国内外学习掌握的信息,特别关注患者入院首次评估、高危患者跌倒、压疮、自理能力等风险评估,重视防范措施的落实。近年来医院无护理严重差错发生。
加强学习 培训提升护理内涵
高红贞不仅精通业务,而且善于钻研;不仅重视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而且知人善任。在工作中,她和她的团队全力打造护理队伍核心竞争力,拓宽专科护理服务领域,在院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PICC、急诊科、ICU、手术室、新生儿、肿瘤科、静配中心护士等特殊科室护理人员准入培训与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强化理论、重抓实践的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高红贞注重对护理人才的培养,始终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引领新知识、新理念,促进护理队伍发展壮大。积极选派护理骨干到省内外参加短期学习班和专科护士进修班学习,在院内开展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岗位技能练兵,坚持每月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专项技能操作培训、考核,每月进行核心制度、岗位职责及应知应会理论知识考试。每年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操作比武和知识竞赛,扎实的培训使全院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合格率达到了100%,在全市卫生系统举办的医护人员综合技能大比武中多次荣获集体优异成绩。
高红贞多次被省、市卫计委和医院评为“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优秀护理管理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12月,她被评为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先进个人”。(本报记者 刘西艳 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