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玲
优质的营商环境像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吸引项目落地,助推企业发展,是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大平台。那么,如何把营商环境这个“软实力”,变成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的“硬动力”?
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必须重塑为政理念,以市场的理念、改革的思维,推动观念认识从“官本位”向“商为先、民为天”转变。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积极营造亲商重商扶商的社会氛围,强化过程服务,深入企业、项目工地,主动上门、“零距离”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更高的满意度。
树立契约理念,推进诚信建设。营商环境建设要以诚信为先导、信用法规制度为保障、全社会覆盖的征信系统为主体,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强化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实施政府信用评价,统一信用管理,建设信用平台,建立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体系,全社会同心同德,共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究竟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企业是营商环境的直接受益者,也是营商环境最有力地监督者。营商环境重在落实,要有切实的政策,要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奔着问题去、瞄着问题改,和专项整治、作风建设、政绩考评等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全方位、各领域共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