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区的三个片区在哪儿
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5平方公里,按区域布局划分为三个片区:
中心片区
87.76平方公里(含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0.75平方公里、B区0.79平方公里、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3.64平方公里和陕西西咸保税物流中心〔B型〕0.36平方公里)。
中心片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贸易金融等产业,推进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建设,拓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产业高地和人文交流高地。
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
26.43平方公里(含西安综合保税区6.17平方公里)
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产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中转内陆枢纽港、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及欧亚贸易和人文交流合作新平台。
杨凌示范区片区
5.76平方公里
杨凌示范区片区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通过全面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按海关监管方式划分,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以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投资体制改革,创新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机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推动金融制度创新,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陕西自贸区将带来的改革和创新
自贸区是指在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是自贸区的亮点。陕西自贸区也将从多方面为企业提供各项创新举措,释放改革红利。
政府职能的转变
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按照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动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多证合一”综合审批服务运行模式,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
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完善纠纷调解、援助、仲裁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重点产业快速协同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