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彬县新民镇胡家坡村贫困户成伍义来说,可真是好事连连。他做梦也没想到,政府在落实低保待遇的同时,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他的儿子还将被培训招聘到彬县腾丰鞋厂上班。
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彬县在切实抓好搬迁安置、社保兜底、临时救济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发展产业、支持创业、安排就业”的思路,创新扶贫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因户因人施策,想方设法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该县在充分调查论证和征询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了《彬县精准脱贫产业扶持方案》、《彬县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全县产业扶贫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优惠政策和相关项目对接实施措施,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产业基地+贫困户”参与合作模式,全力促使产业扶贫因地制宜、精准到户、增收增效。面对资金难题,该县争取省市专项扶持资金950万元,并筹集200万元贴息资金,支持协调县邮政银行按1:10的比例为贫困户投放小额贷款。同时,全县80多个包扶贫困村的部门(单位)资助资金160万元、捐赠生产物资120多吨、购置核桃及花椒等苗木2.3万株,竭尽全力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农业产业。截至6月底,扶持全县3612户贫困户从事种养业,其中种植业1936户,种植各类作物8024.2亩;养殖业 1676户,养殖各类畜禽37308头(只)。
支持自主创业、提高致富能力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又一重要举措。该县依托县劳务中心、职教中心和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司法所等阵地和平台,全方位、多渠道为贫困户创业提供信息、法律和技术、技能培训等服务。对有信心、有能力创业的贫困群众,彬县从税收、用地、水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并一次性协调提供贴息贷款5-10万元。对“移民搬迁”的贫困群众,鼓励他们在城镇租赁门店、柜台进行自主创业,有效解决增收难题。
就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该县通过政府购买和开发农村公路养护、城乡环境保洁、旅游景区安保、林木花草管理等公益性岗位,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同时,在鼓励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的基础上,协调县内中小企业、合作社招(录)人员向贫困村及贫困户倾斜,从而促使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开发适合贫困群众就业的公益性岗位310个,协调海升千亩机械化苹果示范园、腾丰鞋厂等公司和基地开辟就业岗位1500多个。
(陕西日报记者 张丹 通讯员 史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