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杨
把简单的事做到长久,就是成功、就是非凡。一声招呼、一个微笑,一杯水、一声道别——碑林区中铁一局社区主任吴永乐把这简简单单四件事做了13年,做成每一位社区居民都铭刻于心的魅力标签。“社区主任就像一个‘管家婆’,大事小事都要装在心里面,当你用心去做这份工作,把居民像亲人一样对待时,你也会从中收获真情和感动”。吴永乐说。
把社区电话做成居民的应急热线
眼看猴年春节就要到了,吴永乐带着社区的工作人员又开始了每年的例行工作——为居民家中送年画。要说起这项传统,还得从吴永乐担任社区主任的第一年说起。2003年底,经过大家的推荐,面试、笔试,吴永乐出任新组建的中铁一局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职。面对着“家徒四壁”的社区,吴永乐四处寻找资助。这一年年关,她用募集到的第一笔钱购买了几百张年画,上面用签字笔工工整整地写上社区的电话号码,然后又一张一张地送到居民家里。一年年坚持下来,社区最健忘的老人也背下了社区的号码。
“遇到困难就给社区打电话。”和往年一样,吴永乐这般嘱咐着每一位居民。“去年我老伴儿病重急诊,吴主任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就一直在家里陪我们等着救护车,又合力将患有脑梗行动不便的老头子抬上救护车。住院的时候,也是社区的老年餐桌天天到医院给我们送饭……现在咱们遇见困难首先就会向社区寻求帮助。”说起社区的好,今年79岁的社区老党员顾爱珍停不下来,她拉着吴永乐说:“社区的电话成了我们生活中的‘110’、‘120’,遇事第一个就想到打给社区。”“顾妈你放心打,这不是麻烦,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吴永乐答道。
对社区干部,吴永乐则时常这样念叨:“不要总是打电话,有事到居民家中去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岗位都在群众中。”工作中,吴永乐也一直这样做着,她独创了“吴永乐工作法”,简单说就是“两个四两个五”,即“四必访”:元旦、春节对七十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必访;居民家中发生重大事情必访;居民大病住院必访;90岁以上老人生日前后必访。接待居民“四个一”:一声招呼、一个微笑、一杯水、一声道别。廉政服务“五不准”:不准利用工作便利,向居民暗示索要财物;不准以己好恶,对居民有亲有疏;不准卡、挪、占用政府发给居民的钱物;不准以任何借口铺张浪费;工作制度化不准有随意性。工作目标“五个让”:让陌生的人熟悉;让疏远的人亲近;让劳累的人轻松;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有奉献的人得到尊重。2015年,“吴永乐工作法”在碑林区进行推广。
社区工作就要让居民心中充满快乐
这两天,要是你走进中铁一局社区所在的小院儿,300条写在红纸上的灯谜飘飘扬扬,让这里的年味儿浓浓。“裁纸、写字、制作,都是我们社区同事们一起完成的,就是为了让咱们居民到时过个快乐的春节!”
除了即将举办的灯谜大赛,吴永乐挂在心上的还有如何办好今年的“社区春晚”。中铁一局社区的“社区春晚”已经连续举办多年,今年更准备录制居民表演的节目,放到社区的网络博客上去。“让过年回不了家的孩子们也能看到,更加放心。”不仅如此,吴永乐还为社区流动人员举办专门的“团拜会”,“社区的保洁员,门口开小商店的个体户,外来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子女……都有个场所聚在一起,大家表演节目,畅谈心愿,便觉得新的一年有许多盼头许多希望。”
从寒冬腊月组织“冬季越野赛”到炎热夏季的“纳凉晚会”,从“金婚老人联谊会”到“红五月巡演”……琢磨社区下一步举办些什么活动,是吴永乐最常动的脑筋。“我们社区居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铁一局的退休老职工、老党员,他们退休后赋闲在家,更渴望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社区就是要在这方面发挥作用,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他们的老年生活增一抹‘夕阳红’”。这些年来,吴永乐和她的团队,发展壮大了十几个活动队,有社区艺术团、合唱队、锣鼓队、秧歌队、太极拳队、芦笙队、羽毛球队、门球队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满足了各个层次、各种年龄段的不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社区老党员刘本贵说:“中铁一局社区是个歌声多、笑声多、活动多、群众的赞扬声多的地方,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吴主任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我们社区的每一个人,我们愿意在她的带领下,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社区居民服务。”
社区干部成了居民的“钟点工”
中铁一局社区有14个居民小区,43栋居民楼,5137户,14811人。社区退休职工多、孤寡老人多,还有残疾人、贫困户等弱势群体更是时时牵动着吴永乐的心。只要居民召唤,吴永乐就“随叫随到”,吴永乐的老伴儿便给她起了个“钟点工”的外号。
要说这个名字还源于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中午,一位老人打电话,找吴永乐到她家帮助解决问题。吴永乐去了之后,看到她躺在床上,胳膊骨折吊着绷带行动不便。老人对吴永乐诉说着生活中的难处,又诉说自己肠胃不好的老毛病,正说着就要解手。吴永乐赶忙为她找了便盆,而老人因为拉肚子溅了一地。吴永乐又帮助她擦拭干净,又把地板拖净。正拖着地,老伴儿打来电话,问她还回家吗?听吴永乐把手边的事儿一说,老伴儿半天不说话,半天冒出了句:“我看你就是一个钟点工!”吴永乐不恼反而乐了,“要我说这个称呼恰如其分、形象极了!每次出工我都能收到居民满满的信任和肯定,绝对是个‘金牌钟点工’。”
吴永乐这钟点工所做的工作包罗万象:跟群众谈心排忧,帮群众料理家务,调解大小家庭矛盾、甚至亲自在社区老年餐桌担任大厨,前不久,更是多了个“修脚工”的角色。平日里工作不太紧张的情况下,吴永乐总是在早上上班时走到小区的12、13、14号楼,和这几栋楼的老人说说话。这一次,她在楼下碰到了患有脑梗的居民小陈,看他衣衫单薄,走路又一瘸一拐,吴永乐忙将他带回社区,买了新毛衣给她穿上。询问之下,小陈告诉吴永乐,因为脚上长鸡眼疼得走不了路。社区工作人员立即烧好开水给他烫脚,吴永乐蹲在小陈脚边,开始为他搓洗双脚,剪了趾甲,又贴上了鸡眼膏。第二天,吴永乐又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小陈家帮他换药。洗过了脚,小陈的双脚不知往哪儿搁,吴永乐就把他的脚放到自己的膝盖上,为他换好新的药膏。
为一个居民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将社区5000多户的喜怒哀乐时刻挂在心上。“居民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指南。”但自己家的事儿,吴永乐却总是“顾不上。”五岁多的孙女在爷爷奶奶身边,一直都是爷爷负责带着,天天在家里照顾孩子,真是又繁琐又辛苦,他也会在吴永乐面前发火唠叨。吴永乐对此也很理解,只要有时间,她就会留在家里给老伴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把老伴“安抚”一下,转眼出门又去了社区。
居民的支持是社区工作永恒的动力
2015年12月,吴永乐被评为“全国最美小巷总理”,为我市两名获此殊荣的社区主任之一,并前往宁波领奖。说起在领奖时和全国众多社区主任交流的情况,吴永乐充满自信地说:“或许南方的一些社区硬件设施比我们强,但是我们服务居民的真心却不输任何人。而且我们有着这样一群可爱的居民,他们的支持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
年前的慰问中,得知市上领导要到家中慰问,顾爱珍老太太特别写了一个字条,让送饭的社区年轻工作人员带给吴永乐,“近年来身体有病,经治疗已经好了很多,我是一名老党员,还是请去看望更有需要的人!”吴永乐将这张字条仔细地夹在自己的民情日记中,逢人便说社区居民觉悟高。
“对居民用情深,办事就会真。你把居民的事放在心上,居民也一定把你放在心上。”吴永乐告诉记者,今年元旦期间,社区工作人员都在小区门口执勤。社区志愿者李菊梅的女儿张丽华今年五十一岁,是一名聋哑人,平时社区人对她很关心,社区有工作她会积极参与。元旦这天,张丽华一早就来到执勤点,开心地穿上标志服装和大家一同执勤。当她看到大家的袖标总是脱落,就悄悄地到小商场买了一把别针给大家。看着张丽华手中的一把别针,社区副主任梁丽静感动不已,并执意把一元钱还给她。“当场大家都向张丽华竖起大拇指,这就是正能量在社区的传递。”
在年初社区的楼馆长团拜会上,居民代表的一席话让吴永乐感动至深。“虽然你们社区只有16个人,但是你们后面却有我们160人、1600人的支持!”“我就是一个时刻为居民守候的钟点工”,一个视居民为亲人的社区人。“社区大事小情离不开居民的支持,只要大家认可我,我就会一直把这份工作做下去。”最懂吴永乐这份心意的,自然就是中铁社区的居民,社区“诗人”王晋山就曾创作了一首诗,送给吴永乐,这也代表着中铁一局社区所有居民的心声:
我知道你是谁,心底坦荡无私无畏。老骥伏枥花甲正茂,巾帼风华不让须眉。
我知道你是谁,万家邻里总是相随。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追。服务居民,鞠躬尽瘁。
我知道你是谁,性格很阳光,心灵那么美。情为百姓一团火,排忧解难不惜心操碎。
我知道你是谁,和谐的使者,把安宁守卫。忘却自己带病之躯,思民疾苦常挂心扉。
我知道你是谁,哪怕耗尽余热也无怨无悔。为小家你舍弃了太多太多,为大家你的付出金子般珍贵。
其实我了解你是谁,我知道你为了谁,“幸福社区”是你的梦寐。劝你千万千万保重保重,为了休戚与共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2016年2月6日《西安日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