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的今天,一场唐山大地震使24万余人失去了生命。防震减灾,警钟长鸣,为了让广大市民提高防震减灾的意识,更广泛的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莲湖区紧紧围绕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示范区”各项指标内容,以地震监测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为着力点,扎实工作,有效构建了“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使全区防震减灾工作整体迈上新台阶。
三网一员 提升群测群防能力
近年来,莲湖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防震减灾机构、人员、编制三落实,建立了地震“三网一员”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在街道、社区设立了防震减灾助理员,组建了群测群防联络员队伍,设立测报、速报、宣传网点,定期举办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培训会,有效提高了群测群防人员的业务能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莲湖区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公安莲湖消防大队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为依托,建立了区地震应急救援队,并配备了相应地震应急救援物资,进一步加强了地震灾害救援工作。将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为应急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组建了200余人的区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大队,在部分单位组建了救援志愿者小分队,并积极组织救援志愿者开展防震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地震应急能力。近期,依托公安莲湖消防大队,组建了一支精干高效、装备优良、战斗力强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依托西安航空学院,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抗震志愿者队伍。
多措并举 加强抗震设防管理
防震减灾是一项具有科技含量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突破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瓶颈,最终要依靠科技进步。2013年,莲湖区在完成区地震信息节点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区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安装了短信信息平台群发系统,有效地推进了区级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在以科学手段监测地震的同时,要降低地震灾害对人民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还须从源头抓起,对此,莲湖区切实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严格按照《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劳动公园和儿童公园分别建成了二、三级应急避难场所各1处,总占地规模10.25公顷,应急避难面积达到2.25万平方米,共设置应急避难篷宿区29个,可安置人数9000余人;每处均设置2个以上用途明确的出入口,供水、供电、医疗救护等10项基本设施和消防、物资储备、指挥管理3项一般设施均配备到位、有序安置。为加强各单位的地震应急工作,全区完善了《莲湖区地震应急预案》和各子方案,并组织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中小学校、驻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等修订了各自的预案并进行了备案。
宣传普及 强化防震减灾意识
全面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的相关认识及抗震避震能力,是减轻人员伤亡和损失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莲湖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结合“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等活动,加快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累计创建了1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7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11所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014年全区新增2所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及和1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依托区儿童科技园艺馆,建成了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今年3月,莲湖区紧密结合“科技之春”宣传月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5·12”宣传活动期间,在西安市第三保育院开展了幼儿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示范活动,以情景演绎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引导幼儿了解地震前兆知识并懂得灾害避险逃生,使防震减灾知识深入幼小心灵,这在全市幼儿园范围内尚属首次。在市25中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疏散综合演练示范活动,使学生们在模拟环境下通过亲身经历与体验,较好地掌握了地震灾害自救互救知识。同时,全区各街道办事处、各中小学校也分别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7月28日,莲湖区将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三网一员”群测群防工作培训会暨“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活动。今后,莲湖区将结合全国科普日活动,根据社区居民群众需求,制作防震减灾、自救互救、生活小常识等系列防震减灾科普展板,面向莲湖各个社区、学校等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展板巡展活动,使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真正深入社区、学校和驻地单位等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