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档立案,按规管理。为每一个社区矫正对象建立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依法规范管理。同时,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份、文化程度及犯罪的主观态度等量身定制矫正方案,采取不同的管理教育方式。
二是帮教帮扶,执行监督。一方面做好四个帮助,积极开展帮矫、帮困、帮学、帮融入活动。另一方面突出三个加强 ,加强对法律文书交付的监督;加强对监管活动和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加强与基层群众帮教组织的配合。
三是定期谈话,教育感化。抓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和思想汇报,运用每周电话谈话、每月见面谈话和集中学习、不定时家访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感化,提高了社区矫正人员思想素质、矫正对象的权利保护意识、矫正对象的法律知识水平。
四、公益劳动,人性矫正。不定期组织矫正人员参与公益劳动,增强他们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劳动中反思自己的错误。坚持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减少压力,增强信心,消除自我歧视和抵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