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的首要任务。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扩张经济总量是核心,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是关键,破解工业发展短板是重要支撑。渭北工业区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经济突围的强大引擎和有力抓手,对于坚持科学发展、造福西安人民、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渭北工业区是扩张经济总量的新支撑
国际化大都市的首要经济指标是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近几年来,虽然西安经济总量得到快速提升,但与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总量要求相距甚远。究其缘由,工业发展滞后是最大的短板。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与发展,大都经历了从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向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转变,但在这个转变开始之前,发展工业是扩大经济总量的最有效方式。上海在2005年之前,工业一直是其最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伦敦在第二次产业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建立起电气机械、汽车、飞机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成为世界第三大城市的华丽转身。2012年上半年,西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为520.99亿元,需要在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打开机会窗口,实现赶超。工业化是西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做大经济总量必须做强工业经济。《渭北工业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渭北工业区将成为引领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阵地、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主要工业承载区和万亿元产业基地。到2020年,渭北工业区工业总产值将超过7000亿元,年均增长30%,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30%以上,渭北工业区将成为西安扩张经济总量的新支撑。
二、渭北工业区是优化产业布局的新战场
国际化大都市需要对城市功能进行前瞻性分区,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伦敦的功能分区很有示范意义,伦敦城是金融资本和贸易中心,西伦敦是英国王宫、首相官邸、议会和政府各部所在地,东伦敦是工业区,南区是工商业和住宅混合区。西安提出建设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的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坚持新老分治的分区建设方针。老城区以保护为主,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合理继承和发扬隋唐以来的城市格局,形成具有中国都市传统的九宫格局空间布局模式,在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生活质量逐步改善的前提下凸显古城风貌。为此,就需要在主城区发展凸显历史人文特色的商贸服务业,改变主城区二三产业交织发展的混杂格局,把主城区中的工业企业迁出,形成以三环为分界的内三外二的产业发展新布局。《西安市产业发展规划及版图》已明确指出,西安将形成一城一带一新区多板块的产业发展版图。一城是在三环以内主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一带是秦岭北麓生态旅游与文化产业带;一新区,即渭北工业区,渭北工业区为主城区第二产业转移和全市产业布局调整提供了新战场。
三、渭北工业区是提升产业结构的新动力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第一要务就是构筑高端化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城市的辐射力、凝聚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国际化大都市的服务业占比大都在75%以上。2011年,西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单从服务业占比来看,西安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四位,仅落后于广州、深圳、济南。但从发展质量来看,西安的服务业仍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以强大而先进的新型工业作支撑。渭北工业区在促进西安工业经济迅猛提升的同时,也将推动与制造业相关的物流与营销、研发与人力资源开发、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财务与法律中介等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随之衍生的生活性服务业也会得到进一步繁荣提升。可以预见,西安市现代服务业将乘着工业腾飞的翅膀,一路高歌猛进,产生质的飞跃,渭北工业区是提升西安产业结构的新动力。
四、渭北工业区是城市副中心崛起的新突破
国际化大都市基本上都经历了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转型,随着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单一城市中心很难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副中心的出现,与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息息相关,其选址、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各自的历史、经济、地理基础和交通条件。东京的新宿和涩谷、伦敦的道克兰、巴黎的拉德芳斯,都是利用产业集群效应拓展城市副中心价值,使其成为各国际城市的著名副中心。西安目前的区域发展现状决定了必须在发展空间上寻找新突破。西安西南部、西部、北部已有高新区、西咸新区、经开区领衔发展,东南部有曲江新区。渭北地区851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亟待加快发展成为西安的工业副中心,以缓解中心城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空间拥挤、超环境承载力问题。同时,渭北工业区高陵装备工业组团、阎良航空工业组团和临潼现代工业组团在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有爆发式增长的潜能,可以充分发挥工业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城市副中心崛起的新突破。
五、渭北工业区是实现集约内涵发展的新途径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需要产业集中、集群和集约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集中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集群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需要,集约发展是走内涵经济增长之路的需要。像英国伦敦有剑桥一带的高保真音响器材集群,日本东京有都大田地区的金属制品业集群。渭北工业区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三廊道、三组团,分别是渭河生态廊道、西咸北环线与750千伏电力线之间的生态廊道、西禹高速生态廊道,高陵装备工业组团、阎良航空工业组团、临潼现代工业组团。其中,高陵装备工业组团重点发展汽车制造、新材料、兵器工业、专用通用设备制造产业;阎良航空工业组团重点发展航空制造及配套产业,建设航空配件产业园、中航工业园;临潼现代工业组团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低碳环保产业,建设通用专用装备制造产业园、低碳环保产业园。渭北工业区建设,将促进全市工业的集中和集群发展,促进要素使用集约,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集约内涵式发展的新途径。
经济总量扩张将提升西安城市综合实力,功能布局优化将增强西安城市历史人文特色,产业结构提升将助力西安尽快步入产业高端化时代,城市多中心发展将构筑西安舒适快捷生活的新蓝图,集约内涵发展将增强西安城市经济竞争力。渭北工业区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战略增长极,将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谱写新的华章。(作者系市发改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