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长安区委、区政府在推动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中,科学提出了城乡发展一盘棋、各项建设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创新制定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战略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了城乡一体发展的各项规划,实现了城乡资源配置逐渐优化,公共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农民生活环境大幅改善,农村产业发展凸显新格局,农村群众生活逐渐幸福富裕的新景象。
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社区,改善农村群众生活质量。针对各街道自然资源禀赋、群众居住习惯差异较大的实际,长安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统筹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新地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综合开发相结合,依托奥林匹克家园、栗园商务酒店、终南养生文化园等旅游开发项目,加快实施子午王庄村、东西水寨村和东大新联村整村搬迁,借综合开发之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依托沣峪口老油坊传统榨油工艺、王曲十三省总城隍祭祀礼仪、兴隆北张村古法造纸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滦镇沣峪口村、王曲南堡寨村、兴隆北张一村进行提升改造,打造集文化产业发展、民俗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移民搬迁相结合,根据魏寨街道耶柿村地处滑坡带的实际,积极争取省、市国土部门支持,整合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全面实施耶柿村整村搬迁,建设安全美观的新型农村社区。
发展适宜区情的新型产业,大幅提升城镇居民收入。在沿山,杨庄、太乙、五台、滦镇、东大等8个小城镇,长安区依托秦岭北麓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旅游服务业。在中部,细柳、五星、兴隆、大兆等小城镇,依托高新区二次创业基地和航天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引进和建设高新技术企业配套产业。在东部,引镇、鸣犊等小城镇,围绕引镇仓储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机械加工等产业。在以农业为主导的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瓜果种植、养殖等都市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不断增强城镇发展实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带动下,长安区滦镇街道农家乐发展迅速,农家乐挂牌经营户已发展至388家,年收入突破7500万元,形成了以上王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内苑、乔村、沣峪口、喂子坪等村的网络化服务格局。古镇农家、森林农家、桃园农家等九大特色农家乐示范村的相继建设,使长安沿山地区成为了全市最具活力的农家乐聚集区。大兆街道设施瓜菜面积规模发展,基本形成一年两料到三料的瓜菜种植模式,每亩收入上千万元。
完善群众需求的公共服务,大力推动民生工程落实。为了让更多的农村群众从居住条件、环境卫生等各方面能够得到最直接的实惠,长安区结合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积极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工程、电网改造工程、有线电视入户工程,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同时,不断有效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确保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年增加,为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建设提供持续强有力的保障,全面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