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高新一次创业:改革开放先行区的西部样本

2018-06-14 16:36  来源:高新区管委会网站  兵马俑在线

1998年5月西安留学生创业园开工

2000年4月,长安科技园奠基

在很久以前,面对这一无所有的黄土地,有几个拓荒者,他们带着一份国务院的批文、一辆借来的雷诺车、一张作为启动费用的10万元支票,搬进了位于劳动南路的草阳饭店,开始了他们艰苦卓绝的一次创业历程……

这个有关高新区的创业故事,许多高新人耳熟能详,一遍遍讲述发生在一次创业的故事,传递着一种创新创业的精神。

位于西安西南位置上

历史意义的第一铲

1991年6月14日。

这一天让人刻骨铭心,这一天可以载入史册,就在这一天,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破土动工,拓荒者们至今难以忘记那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铲,而这一铲之后,带来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高新区成立之后,立即着手制定了高新区发展的“八五”(1991—1995年)计划和十年规划,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将根本着眼点放在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国际化上,重点发展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8大类高新技术产业。

1995年底,高新区就实现了营业收入50.38亿元,比当初起步时制定的发展计划翻了3倍还多。也就在这一年当中,高新区工业产值达到了25.06亿元,引进项目投资总额14.2亿元,项目投资总额累计达到51.4亿元。

这些数据的取得让人惊讶,是什么因素获得这样的佳绩?究其原因,这是在高新区成立之初,就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每一个人在高新区创业之中,都铆足了劲,要在这片黄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来的决心。

又一个五年过去,凭着灵活的体制机制,2000年,高新区取得更大的发展。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年。在这一年中,高新区按照“抓住大机遇、制定大思路、进行大策划、融通大资金、实施大开发、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实现营业收入270.4亿元,这是“八五”末的5倍还多。

同时,在园区建设上,高新区不断扩张,全面实施二期建设,建设完成了科技路西段、科技一路西段、科技二路西段、唐兴路、科技三路、科技五路等道路,基本建成了四横四纵的主干路网,为入区项目如期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帮助园区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高新区又采取多方融资和拓展市场等有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发展步伐。

不沿边不沿海却实现了大发展

相对沿边没海等发达地区,高新区地处内陆,却在短短的几年就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而这基于高新区的自然区位状况,自成立之初,高新区的历任主任和现任管理者就提出“靠不上老乡、靠不上老外、只有靠老九”这样的思路。

核心是立足本地科技人才资源、大力营造局部优化的发展环境、支持培育本土中小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路子。陕西、西安拥有雄厚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优势,通过营造良好科技成果培育、转化、发展环境,依靠“老九”,才使得高新区成为我国西部发展科技园区发展的样本。

2001年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年,这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中国西部创新科技城”的关键一年,更是高新区建区十周年。在这一年,高新区以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为契机,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拓展发展新空间;按照“抓大项目入区、扶新企业成长”的思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积极争取政府资源,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全面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努力构建科技企业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科技产业;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和指标,高新区凝聚能力空前增强,科技创业成效显著,风险投资异军突起,项目入区势头强劲,产业形象得到改观,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综合发展指标继续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2001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58.2亿元,拉动西安经济增长4.53个百分点。一批批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支柱产业已具规模,技工贸总收入达20亿元的企业有3家,过10亿元的企业有9家,过亿元的企业有61家。区内有上市企业12家,基本奠定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三大支柱产业的雏形。

随着高新区市场化的产业环境和技术创新平台日趋完善,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硕果累累。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000多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800多项列入国家、省市各类产业扶持计划,是全国唯一一家“创新基金扶持企业过百家”的高新区。

此外,在高新区实施的国家各类重大产业计划达500多项,总数居全国高新区之首。一大批高技术企业项目获国家和省市各类计划资助。全年共有138个项目列入国家级各类科技产业计划,获得国家资助1.25亿元,410个项目列入省市各类科技产业计划,获取资助2600万元。当年,三期建设也全面启动,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新区已成为我国西部发展科技园区发展的样本。

高新区产业发展

势头蒸蒸日上

2002年,高新区按照“经营城市、经营开发区”的思路,继续勇往直前,把高新区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坚持四个“优先”,即坚持科技优先、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市场优先,推动体制创新;坚持环境优先,优化服务职能;坚持企业优先,使企业成为园区发展的主体,使高新区在加快园区建设、强化创新功能、壮大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和任务,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

2002年,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实现480.9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工业总产值实现33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工业增加值完成96.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高新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世界500强企业NEC、富士通、霍尼韦尔公司纷至沓来。

高新区稳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仅在2002年,新注册企业106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9家,新注册外资企业54家,高新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列入国家、地方各类计划140多项,累计获取资助1.6亿元,大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全年批准享有经营进出口权企业50家,企业出口额2.68亿美元。

高新区还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化水平。新增入孵企业65家,在孵企业总数达220家,年内毕业企业20家。全年为在孵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类产业计划88项,为企业融资1.1亿元。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区内累计登记注册投资公司145家,数量已居全国高新区之首。

一次创业,可谓白手起家,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发展思路,不断完善新的发展蓝图,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但不变的是,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主旋律,带领一批从建区伊始就入区发展的创业者,并不断吸引新的创业者投身在这片黄土地上,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造就了一次创业的辉煌成就!

全站热点
区中小企业局局长袁小川带队对未央宫街道枣园村“散乱污”企业进行夜查整治

2018-06-14 11:43阅读

未央区交通运输局召开2018年“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交通运输行业专项工作推进会暨政策宣贯会

2018-06-13 18:43阅读

第二届西安·雁塔青博会圆满落幕

2018-06-12 21:55阅读

长安李娴到部分街道实地检查“散乱污”企业整治情况

2018-06-11 15:30阅读

碑林区食品药监局召开烧烤夜市大检查大整治工作部署专题会议

2018-06-08 19:51阅读

西安市爱卫办来蓝田县督导检查农村无害化户厕提升改造工作

2018-06-07 20:15阅读

区农业局举办玫瑰小院开园仪式暨“花海长安”摄影大赛颁奖典礼

2018-06-06 20:3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