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时期社会救助事业发展需求,进一步织牢编密救助安全网,雁塔区民政局从加强基层救助工作队伍入手,依托社区五级网格模式及社区(村)困难群众“应急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建立了区、街办、社区(村)社会救助信息网络,实现了社会救助网格化管理,为全区社会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增人定岗 确保救助“全覆盖”
为进一步织牢编密救助安全网,雁塔区着力建设完善的社会救助队伍并明确了每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工作有效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实现救助范围和救助对象全覆盖,雁塔区利用社会救助信息监控系统,建立救助台账,并做好信息收集管理。实行救助报告、救助台账统一管理,有报告救助事项必有救助登记台账。
2020 年,雁塔区共聘用187名社区(村)干部担任社区(村)级社会救助专干,覆盖全区每一个社区(村)。社区(村)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积极配合街办开展低保对象入户核查工作,对低保家庭信息数据进行精准采集,有效避免了由于基层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滞后,造成的急难信息获取不及时、数据收集失准、政策执行走样等问题。为雁塔区实施精准救助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网络化管理 助力救助“无遗漏”
以电子城和漳浒寨街道为试点,深化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建立社区五级网格模式,社区为一级网格,网格长由社区书记担任。社区所辖小区为二级网格,网格长由小区物业经理、家委会主任、业委会主任或社区干部担任。楼栋为三级网格,网格长由楼长担任。单元为四级网格,网格长由单元长担任。5-20户为五级网格,网格长由户长担任。通过日常巡查走访、采集信息、分类管理,逐户梳理网格内居民的困难状况和实际需求,排查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此外,各级网格长也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中间传输力量,可使上级政策文件迅速传达到基层,将基层的热点、难点和群众的呼声迅速反映上来,为救助部门和困难群众之间建立了 " 直通车 ",大大提高了救助工作效率,增强了服务效果。
三、变被动为主动 提升民众“幸福感”
全区所有社区(村)5-10人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的建立,让救助工作由原来的单一依申请救助向主动发现救助与依申请救助相结合转变,有效破解了救助发现难、难发现的问题,确保基层急难救助及时有序开展。
在了解到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时,快速有效做出救助响应,主动帮助救助对象提出救助申请。对急难问题实施临时救助,并根据救助对象的致贫原因和实际需求,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服务,帮助救助对象申办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或由政府救助向慈善援助转介。实施临时救助或专项救助后基本生活仍然持续存在困难的救助对象,帮助其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员供养给予托底救助。对于情况复杂的急难个案,及时召集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会诊”,多部门联动响应,合力救助。
坚持问题导向,以提升社会救助“救急难”效能为目标,雁塔区在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应急响应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以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和“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为推手,有效提升了救急解难和兜底保障能力,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通讯员: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