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新生
董强,中法文化的摆渡人
董强曾获“法语国家联盟金奖”,获颁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是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200余年来首位华人终身通讯院士。董强是中法文化的摆渡人,而那封录取通知书,则是董强通向法语世界的第一张船票。从对法语一无所知,到担任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致力于两种文化在翻译、教育、学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与交流。他期待更年轻的中外使者以语言为舟,以互信为帆,沿着友好的航路,跨越大洋穿梭往来。
1986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新生
周飞舟,传承儒者之风的北大学者
从收到录取通知书到今天,三十余年来,周飞舟很少远离过校园,但他的学术研究却始终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作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他不仅讲授经世致用的学说,更身体力行,在课堂内外的育人过程中以身作则,强调为人的气质和品格,诠释“士人之风”在当代的意义。
2006年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生
黄芊芊,29岁的年轻博导
从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到今天,不过短短13年,“微电子”对于黄芊芊来说,已经从一个陌生的名词变为熟悉的“朋友”。现在,她已经成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是微电子领域首位入选中国“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的青年学者,也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