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兵马俑在线12月13日讯 “嫦娥四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 总设计师详解“太空刹车”难点有哪些?
“刹车”顺利 已进入环月椭圆轨道
昨天(12日),“嫦娥四号”在太空中,踩了一脚漂亮的“刹车”。
来自国防科工局和国家航天局的消息。北京时间昨天下午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110小时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顺利进入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将在轨测试中继链路及轨道修正
后续“嫦娥四号”探测器还将在环月椭圆轨道运行一段时间,开展与中继星的中继链路在轨测试和导航敏感器在轨测试;确保探测器最终能进入预定的着陆区,择机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
为什么要近月“刹车”?难在哪?
近月制动是月球探测器飞行过程中一次关键的轨道控制。探测器飞临月球附近时,其相对速度高于2.38公里/秒的月球逃逸速度,因此必须对探测器进行减速。
那么这次“刹车”的难点又在哪?对此,我们对“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孙泽洲进行了独家采访。听听他是怎么说。
至关重要的一次“太空刹车”
孙泽洲介绍,“嫦娥四号”探测器要着陆到月球上,首先需要变成一颗月球的卫星。这就需要探测器在接近月球时及时减速,让它被月球的引力捕获。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 孙泽洲:这个过程就是短暂唯一的。就是减大了,我们可能就撞到月球上,如果减小了或者没减,那可能它就飞离月球。对于系统的这种可靠性,对于这种要求非常高了。
不急!“嫦娥四号”绕月飞行时间长
经过时间和速度上的精确控制,“嫦娥四号”成功变成了一颗月球卫星,不过它却并不着急着陆,据了解,“嫦娥四号”绕月飞行的时间要比“嫦娥三号”多出十几天,这又是为什么呢?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 孙泽洲:我们希望在(着陆区当地)上午的时候着陆到月面。我们第一次近月制动之后,这轨道面到我们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着陆区的晚上。
长时间绕月飞行为等“白天”降落
孙泽洲介绍,为了让探测器落到月球上就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能以便展开工作,就需要在月球的白天着陆。由于月球自转的周期刚好是28天,也就是说在月球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一个月,所以在月球黑夜开始绕月飞行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就要等上大约半个月,才能让它赶在月球的白天实施着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