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邹伟 陈浩)勉县把建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从严做好选拔、培养、管理、保障等环节,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多渠道选拔,挑准“领头雁”。扎实开展干部更新行动,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择优选拔36人进入村(社区)班子,储备、培养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403名、村级后备力量506人,通过帮带、培训、挂职等方式,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为换届选举储备人才、输送血液。贯彻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办法,规范建立人事档案,按程序深入村(社区)考察、选任3名村级党组织书记。注重拓宽选用渠道,采取本村选、邻村调、机关派等方式,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全县160个村、21个社区实现“一肩挑”全覆盖。
多途径培养,升级“加油站”。把村干部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分5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赴江苏、福建等地观摩学习,拓宽眼界,提升能力。创新培训载体,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和行业专家,采取视频培训的方式,为300余名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充电补钙”。注重典型引领,创新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话脱贫·展风采”活动3期,通过个人讲解、现场提问的方式,搭建了学经验、找差距、强本领的平台。拨付奖补资金2.9万元,鼓励、支持24名村党组织书记和184名村干部通过高职院校扩招提升学历。
多角度管理,细化“责任田”。制定印发《关于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意见》,建立小微权力事项和班子主要负责人责任“两个清单”,实行事前提醒、事中拨正、事后纠错“三个提醒”谈话制度,进一步厘清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职责权限,织密织牢监督之网。建立村级党组织书记年度公开承诺制和不合格不胜任退出机制,每半年组织一次村级班子研判,了解掌握村干部履职情况。开展暗访督查3次,每季度与执纪执法部门沟通联系,掌握村干部受党政纪、刑事处罚情况。去年以来调整支部书记7名、村干部35名,全面加强监督管理。
多方位关爱,激发“内动力”。健全村干部待遇保障和离任村干部补贴机制,在原来补贴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多拿出550余万元提高村干部补贴,拿出140余万元为1400余名离任村(社区)“两委”正职发放生活补贴。建立村干部学历补贴制度,对通过换届当选、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村“两委”正职或副职,分别落实200—500元/月的学历补贴,增强岗位吸引力。推行村级集体经济与村干部待遇补贴增长挂钩机制,明确村干部补贴由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奖励三部分构成,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