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党建强心健体 干群同心脱贫——宁陕县脱贫攻坚五年综述之二

2020-11-10 09:35  安康日报

通讯员 谭海波 杨宁 何源

累计脱贫7087户20060人,4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月23日,宁陕县委书记张益民在安康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小康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摘掉穷帽子是宁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县,是国家首批扶贫开发重点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中央办公厅定点扶贫县。国土面积367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7.4万,贫困群众占比34%,贫困历史久远、覆盖面广、程度极深、成因复杂,脱贫难度很大。

五年攻坚,宁陕县致力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推行三帮三干凝聚攻坚合力,突出党建引领精准施策,以务实成效和强大动力,打赢了这场全县脱贫摘帽的大决战。

我们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强化落实八个一批,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狠抓产业就业全覆盖,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强化保障措施断穷根,壮大山林经济促增收,用心织牢兜底网,以精细化扶贫,实现高质量脱贫。宁陕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总指挥长、县长郑红丹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陕县将工作实效积累作为高质量脱贫的坚实基础,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生态扶贫,助力宁陕县绿色崛起。

突出党建引领脱贫

6亩水田,2600斤稻子收入6500元。养4头猪收入11000元。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朱家湾组贫困户李名金高兴地说,多亏了村上搞的支部+,让他参加了农产品合作社,种的生态稻子和养的生态猪不仅有了销路,而且还卖出了好价钱。仅此两项人均增收5800多元,他申请退出了贫困户,还在集镇安置点买了新房。

李名金家的变化仅仅是该县支部+党建扶贫的一个缩影。宁陕县积极探索党支部+X(农业园区、龙头企业、旅游景区、合作组织、党员干部)+贫困户党建扶贫模式,把特色产业链与脱贫致富链紧密联结,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全覆盖,取得了党建落地生根,贫困户摘帽拔根的双赢局面,走出了党建精准扶贫的宁陕路径。

其中,党支部+农业园区+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是由党支部牵头组织,依托全县20个农业园区建设产业基地,发展山林经济、涉水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党支部+旅游景区+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是由党支部配合38个旅游项目开发,引导贫困户围绕景区从事特色农产品种养、旅游工艺品制作和工程建设服务工作。党支部+合作组织+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是通过支部牵头实现贫困村专业合作组织全覆盖,有效解决贫困群众资金匮乏、技术欠缺、劳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党支部+党员干部+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是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办法,把连心工程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由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主动提供致富信息、传授实用技术、解决困难问题,实行点对点的精准帮扶。

该县把推进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成效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抓住评、考、奖、罚四大环节精准发力,完善评价、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带动贫困户增收台账制管理,建立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一户一签协议,夯实镇党委主抓和联建支部协助责任,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陕县坚持精准施策,围绕产业发展、安全住房、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下足绣花功夫。

2015年底以来,宁陕县始终把扶持对象精准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颗扣子,从严从实把关,精准贫困人口,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逐户筛查研判,解决好帮扶谁的问题,规范识别程序,强化群众监督,坚决纠错纠偏。

宁陕县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家家有产业、人人有就业为目标,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十百千工程、就业组合拳工程,累计培育龙头企业12个、农业园区60个、合作社212家、集体经济组织71个,吸收带动6080户贫困户,实现扶贫产业到户全覆盖。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派遣、统一服务的思路,围绕搬迁安置社区,组建劳务公司,开展点对点对接、人盯人服务,提升就业组织化水平;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服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7482人次、技能培训5941人次、扶持自主创业326人,开发各类扶贫公益性岗位595个。

坚持搬迁和危改两手抓,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一手抓易地搬迁挪穷窝,一手抓危房改造除隐患,建成搬迁安置点38个,易地扶贫搬迁2593户7307人全部入住,同步跟进就业服务,建成社区工厂21家、扶贫车间5个,19个集镇安置社区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3388人,1977户有就业能力的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实现了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目标,366户危房改造任务提前两年完成。

倾力保障民生工作,推行贫困人口看病就医报销一站式结算服务,组织责任医师开展签约服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100%,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92.04%,大病集中救治率达100%;严格落实双线七长责任制,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盯紧特困两群体,建成一中心六区域敬老院7所,1158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0%;对标落实低保和残疾人补贴,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

生态脱贫绿色崛起

宁陕县山大沟深坡陡、基础条件落后,土地碎片化、地貌多样化,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这是统一的认知。恶劣的环境带来的困局,促使宁陕县在劣势中寻找优势,在牢笼中找到钥匙,打出了一场创新引领发展的破局之战。

宁陕县城关镇月河村村民杨停学家庭生活原本拮据,妻子生病后其生活更加困难。为了增加他的收入,2016年12月,县上将他聘为第一批生态护林员,负责守护20多公顷的山林。像他这样的生态护林员,宁陕全县共有844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陕县立足森林覆盖率90.2%的资源优势,坚持走绿色脱贫之路,通过激活释放生态红利,把绿水青山变成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做优生态+产业,大力推动生态林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积极打造干果(板栗、核桃)、森林旅游、林下药材(食用菌)、特种养殖、花卉苗木五大林业产业基地。同时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引进建成了核桃油加工生产线、板栗初加工生产线,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夯实群众产业增收基础。该县生态产业覆盖全县11个镇90%的农户,带动贫困户5280户,人均增收2000元。

做活生态+改革,让农户依托改革红利增收,围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财政扶持制度建设、推进公益林管理经营机制建设、推进林权流转机制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大胆探索,率先将306.2万亩集体林地落实到户,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公益林预收益抵押贷款,完善公益林补偿机制促增收。

做实生态+就业,让农民在呵护绿水青山中脱贫。从2016年10月起,宁陕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吸纳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人均管护面积500亩以上,每人每年工资7200元,累计聘用生态护林员3579 人次,覆盖了全县50.01 %的贫困户。

做精生态+工程,让农户在生态宜居中实现小康。创新公益林管理投入机制,新组建森林经营管理专业合作社9家,造林绿化、森林抚育等林业工程累计带动733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以移民搬迁为抓手,为每个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贫困户规划落实退耕还林人均1.5亩以上。近三年累计享受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的贫困户达2851户。

做响生态+旅游,让农户走上旅游脱贫增收之路。近年来,宁陕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彰显特色优势,建成了筒车湾国家4A级休闲景区、上坝河省级旅游度假区、秦岭峡谷乐园国家3A级景区、悠然山高山湿地景区和秦岭朝阳沟景区等五大核心旅游景点,在景区劳务用工方面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悠然山、上坝河、皇冠、蒿沟等景区年均接待游客83万人次,景区运营带动了周边14个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全县农民每年通过景区销售农产品3600多万元,销售贫困群众农产品1100多万元;在各个景区务工就业的贫困人口910人,年人均收入6000元;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380户,解决就业2008人,其中贫困人口327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陕县累计有15227户(次)贫困户直接享受生态脱贫政策,全县有4088户贫困户依靠生态脱贫措施直接摆脱贫困,6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通过生态扶贫措施实现脱贫。

全站热点
铜川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全覆盖

2020-11-10 08:05阅读

第一书记代言 土蜂蜜成“香饽饽”

2020-11-09 08:28阅读

商州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

2020-11-07 09:07阅读

红雁领航 聚力同行 为雁塔打CALL:法制政府建设篇

2020-11-05 10:58阅读

镇坪:举办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

2020-11-03 15:11阅读

延安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

2020-11-01 13:01阅读

汉滨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走实走深

2020-10-30 12:0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