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清 鲁健涛
石泉县非公党建聚焦党建强、发展强目标,在全市率先成立园区党建工作室,为非公企业提供多样化服务,探索形成了社会组织服务非公企业新路径,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4.5%,实现了县域非公企业稳健发展。
聚焦三个一批,打造专业团队。采取聘请一批、遴选一批、下派一批方式,组建民办非企业的社会组织石泉县园区党建工作室。聘请政治素质强、责任意识强、理论功底强、组织能力强的四强干部担任工作室负责人,择优挑选2名大学毕业生和经开区党工委2名党务干部,发挥非公党建一线指挥部作用;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从全县有企业管理及党建工作经验、转任非领导职务、退休老党员中公开遴选40名干部组成专家库,每年遴选5名专家充实到党建工作室,帮助谋思路、建载体、解难题;整合力量,将选派到非公企业的7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作为工作室兼职成员,实现驻企驻室结合、专职兼职相融,有效发挥党建工作指导员排头兵的整体合力,促进党的思想、政策在企业有效落地。
抓实三大服务,注入红色基因。坚持党建引领,为非公企业提供菜单式定制化保姆式服务,为复工复产凝聚红色动能。提供菜单式服务,常态化开展三访三问三讲主题党日活动,开发五分钟学习夹口袋书微党课微视频等系列产品,定期收集服务需求,制定服务菜单,企业可根据需求进行点餐,让党员职工随时学;提供定制化服务,开展党员示范岗民营经济形势政策百日宣讲万企帮万村、携手战脱贫等活动,各非公企业党支部结对帮扶150个村1.8万名农户,投入各类资金5000余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提供保姆式服务,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帮助企业领办、帮办、代办各类事项100余件,为企业招聘人才1200余人,调解重大纠纷3次,实现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融共进。
健全三项制度,强化动力引擎。健全领导包联、联席会议、考核奖惩制度,构筑全方位组织覆盖体系,推进非公党建高效运行。28名县级领导联系90个非公企业,18个行业主管部门班子成员分别包联1至2个非公企业,协调解决企业生产、销售、用工、资金等问题,帮助企业申请纾困资金400万元;不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实际问题50余件;县委组织部与园区党建工作室签订党建服务合作协议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协议,预算20万元服务费,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按进度比例拨付费用。实行任前测试制度,建立园区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考核结果与评优树模、职级晋升挂钩机制,12名党建指导员晋升了职级,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