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人生“归途”仍是花团锦簇——渭南全市深化殡葬改革综述

2020-08-18 09:03  渭南日报

今年清明节前夕,在大荔县许庄镇西小坡村“安乐园”公墓,记者没有看到祭祀用的纸扎花圈,取而代之的是群众手捧鲜花、鞠躬默哀缅怀亲人。

如今,鲜花祭祀已经成为我市农村清明扫墓的新亮点。这生动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更是我市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积极推进殡葬改革的有力注脚。

全国殡葬改革现场会与会代表在大荔县观摩农村公益性公墓

全省殡葬工作推进会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现场会在大荔县召开

富平县荆山陵园管理中心

墓园一角

花坛葬墓区

墓园雕塑

树葬墓区

鲜花换纸钱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强化殡葬基础设施投入,倡导节地生态安葬,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大力开展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宣传,弘扬绿色殡葬新风,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生态的殡葬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全域化、体系化、规范化的殡葬改革新模式正逐步形成。

改革刻不容缓

这是破除千年旧习 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

数千年来,我国形成的重殓厚葬、入土为安的思想根深蒂固。

百善孝为先。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为去世的长辈亲人风光料理后事成为人们表示孝心的一种普遍做法,使得一部分人因讲面子而大操大办丧事。这种丧葬风气,不仅加重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耕地资源,更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殡葬领域服务是重大民生事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按照全市死亡率6‰计算,土葬按一个墓地10平方米,一年需土地500多亩。如果不实行火化制度,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无立足之地。”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永创算了一笔账。

2018年,市民政局联合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林业局等14个部门印发《渭南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合力整治我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强化殡葬服务和市场监管,整肃殡葬服务市场秩序,推动建立殡葬管理长效机制,促进殡葬行业健康发展。

全市民政人深知深化殡葬改革是摒弃传统陋习、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的必然趋势,是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减轻群众负担的惠民工程、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工程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文明工程,更是一项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公共服务性工程。

2019年,市民政局联合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等9个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专项整治,着力整治违法违规私建硬化大墓、超标准墓等问题,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违法违规私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专项摸排后仍顶风违建墓地等情况,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建墓乱象。

2020年,市民政局结合市委“晒比拼超”活动,将实施“绿色殡葬”作为十二项暖心专项行动之一。“实行火葬、改革土葬”是今年及至今后殡葬改革的方向。我市决定组织开展全域化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市民政局印发了《渭南市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方案》明确了我市全域化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七项任务,主要解决各县(市、区)火化区火化率偏低的问题。

针对群众反映的渭南湭湖塔陵、华州区天龙公墓、大荔县同州故园售卖高价家族墓,市民政局立即组成调查组,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展开调查。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高小平说:“我们民政部门会联合公安、物价、市场监管、国土等执法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对发现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对屡禁不止的经营性公墓单位责令停业整顿,持续深入推进殡葬改革。”

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省有关要求,深化殡葬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各项服务,持续提高管理水平,“文明节俭至上、节地文明低碳、生态安葬祭扫”的新要求、新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盲目攀比、奢侈消费等不良风气得到明显遏制,全市殡葬领域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政府主导民政牵头

让软件“不软”硬件“够硬” 推动殡葬改革走向深入

殡葬改革,是一项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民生工程,涉及社会风气、民俗观念、思想转变等许多方面的工作,仅靠民政一家普遍推行,显然力不从心,必须紧紧依靠党委政府为主导构建合力,才能有效推动殡葬改革工作大力实施。

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殡葬制度改革,围绕建设绿色殡葬、生态殡葬、文明殡葬、惠民殡葬,推行火葬、改革土葬,依次出台政策和意见,不断提升全市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殡葬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服务体系,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不断推动殡葬习俗改革,倡导厚养礼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促进全市殡葬事业科学发展。

在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中,我市夯实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和农村散埋乱葬治理活动,科学规划建设殡葬服务设施,强化殡葬市场规范长效管理。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厚葬,殡葬改革伊始,渭南民政系统不断制定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管理能力,出台了行之有效的惠民殡葬政策,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

殡葬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秘诀在于老百姓从殡葬改革中看到了好处、获得了实惠。从以前的大操大办,到现在的文明丧葬,群众在丧葬事项的支出平均减少了3万元左右。

据统计,殡葬制度改革以来,我市共节约土地2000多亩,节省木材2万多方,举办了5000多场“追思会”,形成了殡葬改革的“渭南模式”。

目前,全市共有8个殡仪馆、8个城市公益性公墓、7个经营性公墓和617个农村公益性公墓项目。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实行三统一,即:县规划局统一设计规划、民政局统一建设、县上统一组织验收,做到一墓一图纸、一园一风格。新建成的农村公益性公墓已实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成为“逝者的人生后花园,生者的亲情纪念园”。

在富平县,县委、县政府把城乡新型殡葬改革工作当作民政工作重点来抓,不断提升殡葬服务水平,积极落实奖补政策,稳妥推进城乡新型殡葬改革,力争到2023年,逐步实现全县农村公益性公墓、城市公益性公墓和殡仪设施设备“三个基本覆盖”,农村亡故人员公益性公墓安葬率达到80%以上。

“富平县已经有两个街道办实行全域火化,民政干部做了大量的宣传和解释工作,群众也逐渐认可了火化,现在凡是户口在农村的群众,亡故人员火化可以享受1000元的补助,困难群众还可以再享受1000元殡葬补助,全县已经发放殡葬奖补资金200余万元,困难群众殡葬补助45万元。”富平县民政局局长曹小亮说。

大力倡导移风易俗

加快“绿色殡葬”步伐 文明丧葬蔚然成风

殡葬改革目的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革除丧葬陋习。

全市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殡葬综合改革,科学规划建设殡葬服务设施,强化殡葬市场规范长效管理,绿色殡葬、生态殡葬、文明殡葬、阳光殡葬观念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张永创说:“我们就是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明村镇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推广骨灰存放、树葬、花葬、深埋等不占地或少占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动员群众将散落在耕地和其他限制地的坟墓迁至集中安葬点、公墓或平地深埋,不留坟头。”

“今年清明节期间,我们在全县开展文明祭祀、绿色清明的活动,用鲜花替换纸钱,为群众发放了上千枝鲜花,采取敬献鲜花、植树绿化、清扫墓碑、踏青遥祭、网上祭奠等文明、环保的形式缅怀亲人,殡仪馆还推行了‘互联网祭扫平台’服务,以绿色环保的方式缅怀亲人、祭祀逝者、寄托哀思成为环保文明的新时尚。”大荔县民政局局长单立政说。

在革旧立新的道路上,各县(市、区)不断探索适合实际的有效途径。大荔县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强力推进,狠抓落实,为了破除婚丧嫁娶中的不良风气,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婚丧新风,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在农村的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带头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充分发扬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努力实现红白事简办全覆盖,从而形成移风易俗、厚养礼葬、新事新办的良好风尚。

“水涨船高的‘门户钱’让很多人苦不堪言,一方面碍于亲戚朋友的情分不好拒绝,另一方面又要为自己的生活开销紧锁眉头。尤其是在农村,一家有了红白事全村人都会蜂拥而至。”蒲城县彭村村委会主任吴恩卫说,“自从村上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里的风气转变了。在理事会的大力倡导和带动下,不少村民认识到生前好好孝敬老人,让老人多享福比死后讲排场更实在,厚养礼葬的观念逐渐被大家认可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殡葬改革归根结底是一场“思想革命”、观念革新,全市民政系统将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贯彻生态安葬、文明殡葬思想,厚植节地生态绿色环保理念,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落实惠民殡葬政策,让群众从文明新风中获得实惠。

草坪葬墓区

全站热点
市工信局督导检查鄠邑区“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

2020-08-17 18:14阅读

电商培训进社区 助力居民创新业

2020-08-16 11:01阅读

略阳干群争分夺秒与暴雨赛跑

2020-08-14 13:05阅读

北塬村群众自主脱贫抱团致富

2020-08-13 10:14阅读

未央区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2020-08-11 23:47阅读

阎良区召开公平竞争审查第二次联席会议

2020-08-10 10:27阅读

教育扶贫为贫困学子开启希望之门

2020-08-07 15:0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