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经开区前锋村:冬枣树结出“致富果”

2020-07-21 11:10  渭南日报

“色泽金黄,入口脆甜,冬枣品质好了,就能卖出好价钱。”7月19日,在渭南经开区阳曲街道办前锋村,枣农李亚峰一边招呼工人摘枣,一边忙着将一箱箱精心挑选过的冬枣搬到车上,发给正在等待发货的客商。“今天早上摘了100斤左右,一斤批发价平均是20元左右。”李亚峰介绍,眼下冬枣还没大面积上市,到7月底大面积上市后每天出货量在2000斤左右。

在前锋村冬枣种植基地,记者看到,眼前的6座冬枣大棚一字排开,在周围果园的衬托下十分耀眼,冬枣棚内,枣树长势正旺,一颗颗金黄色的果子挂满枝头,枣农们忙着采摘,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地处渭河北岸的前锋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条件好,一直是水果的优生区,靠着种苹果、梨子、葡萄等水果,很多村民走上致富路。但是随着这些传统统水果种植的人越来越多,产量上去了,价格却下来了,李亚峰另辟蹊径,将目光放在冬枣这一品种上。

冬枣原产于山东沾化县,有着“百果王”的美誉,从十多年前引入渭南后,种植技术日趋成熟,市场行情也一路上涨,被很多果农誉为致富“金蛋蛋”。说干就干,李亚峰将自家地里原来的果树全部砍掉,建起了冬枣大棚。“建一个棚差不多10万元,投入成本比传统水果高多了。”李亚峰说,这对他而言无异于一场豪赌,如果输了,自己奋斗多年的致富成果将付诸东流。为了种好冬枣,他到临近的大荔县取经学习,买最好的果苗,学最成熟的经验,不惜重金请来行家里手指导技术。他还引进了一套严格的管理种植技术和方法,在种植的时候必须施用有机肥,坚决不施用催熟、增色激素和任何可能残留的农药,以此来保证了果品质量。

土地不负勤劳人,在李亚峰的精心侍弄下,他的冬枣挂果当年每棚产量就达到8000斤,毛收入达到近50万元。

李亚峰的成功也让周边的人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也得到了村委会的关注。尤其是在经开区提出壮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果的思路后,在前锋村“两委”的考察和协调下,年初,李亚峰与村上签订了冬枣种植协议,由他出技术,村上出资金成立了冬枣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按照入股分红和务工两种方式进行。此举不仅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使贫困户有了一份稳定收益,也进一步带动村民种植冬枣的积极性。“现在贫困户主要是以务工为主,贫困户干完活就拿钱。”前锋村党支部书记田永生介绍。目前该合作社常年用工的贫困户有6人,人均年收入1万余元,此外在冬枣采摘3个月期间用工贫困户10余人,每天收入均在100元左右。

因地制宜,增强造血功能。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近日,前锋村又出资建起了2个标准化冬枣大棚,由李亚峰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所有收益在保留一定比例的留用于集体收益后,全部用于贫困户分红和补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今年雨水多,但前锋村今年的大棚冬枣产量却比去年增加了不少,销售量将超7万斤。眼下随着冬枣的逐步成熟,7万斤冬枣已经被提前订购一空,预计收益100多万元,纯利润达60余万元。李亚峰说,下一步他将根据村上安排和支持下,除了将新建的两个大棚冬枣管理好,尽快实现收益,准备再发展4个大棚冬枣,将村集体产业和冬枣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全站热点
上半年铜川市经济稳中有升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2020-07-21 08:15阅读

荟聚英才借脑引智 雁翔马召助力脱贫 雁塔区高层次人才服务行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2020-07-20 09:56阅读

发挥人才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雁塔区卫生健康局参加雁塔区高层次人才服务行活动

2020-07-17 20:55阅读

持续发力、紧盯重点——中山门街道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

2020-07-16 10:21阅读

栖霞援商干部人才开展“七个一”活动

2020-07-14 12:10阅读

商洛首台气象应急保障车亮相

2020-07-11 13:03阅读

碑林区“四强化”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自查自纠工作

2020-07-09 11:5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