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虹
72岁的甘士坤老汉有三个儿,大红,二红,三红。 原本该是个红火家庭,却因大红从小患小儿麻痹,甘老汉的老伴又有脑梗后遗症,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甘老汉家住华州区下庙镇康甘村。上世纪90年代,眼瞅儿子一个个大了,甘老汉把全部家底掏空盖了三间一层的砖房。有了房,甘老汉给二红娶了媳妇,哪知媳妇过门三天就回了娘家,从此再没回来。
甘老汉知道,媳妇是嫌家穷。本来儿子们要去媳妇娘家闹事,可甘老汉拦住了,不怪人家娃看不上咱,只怪家里留不住人。 三红刚满十八岁就去当了兵。回来后在城里的百货大楼上班,谁知又遇到机构改革,三红下岗了。不管怎样,三红总算讨下一门媳妇儿,让甘老汉欣慰很多。
三红媳妇长得好,性格温顺,可惜小时候生病用错药,致使失聪。三红媳妇听不到也不会说话,对这个家却很好,还给三红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孩子成了全家的宝。
甘老汉务农一辈子,庄稼地里的活都会干,思前想后觉得只种小麦、玉米,很难养活这一家人。甘老汉没事常到其他村转,看别村的能人都种什么,看完便在家门口那三亩多地里折腾起来。种梨,栽苹果,务蔬菜,大大小小,前前后后,折腾了十几年,不但没富,反倒越折腾越穷,成了贫困户。
三红看在眼急在心,这样折腾不是个事儿。两个儿子一天天大了,老人年纪也一天天大了,他必须想别的出路,于是和二红商量,大红在家继续帮父亲种庄稼,他们哥俩踏上南下的列车,在福建打起了工。“我和二红在那干了八九年,我们是钢筋工,虽然辛苦,但工资有保障。因是熟练工,每天干好了也有两百多元收入。”三红这两天因病回家休养,谈到工作,他打算在福建干到退休。
三红二红在外打工,家里大红也没闲。别看大红腿脚不好,生活完全能自理。2014年,通过不断尝试,大红和父亲又在那三亩多地里栽了葡萄树。“为种好这三亩多葡萄,我们这回不盲目,是看准了,在赤水镇一家葡萄专业合作社指导下种植。”大红说。
葡萄栽进地,一下两下也没收益,大红的日子依然苦巴巴。哪就想到,葡萄未挂果,就迎来国家扶贫好政策。2017年,医疗救助,教育扶贫,自主产业扶持资金,一项项全部落实到位。尤其低保和分类施保好政策,使这个家的面貌好起来,甘老汉的心情也好起来。
“这两年,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国家给予我们这个家庭非常大的支持,所以我常教育儿子,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不能做懒汉。国家帮助咱,咱也不能辜负国家,要努力奋斗,把日子过好,再不能给国家添麻烦。”甘老汉说。
2017年,也是葡萄挂果之年。“头年挂果,收入了7000元。2018年,葡萄收入最高,那年葡萄价高,收入了1.8万元。去年,葡萄虽然产了8000多斤,但价不行,卖了1.3万元。今年再有一个月葡萄就熟了,希望今年能卖个好价钱。”大红说。 大红不能像两个弟弟一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葡萄园就是他的日子。他常常告诉两个弟弟,在外好好工作,不要操心家里,家里有他。
“好在我们兄弟齐心,劲儿往一处使,我相信日子一定能过得红火起来。现在全家的希望都在两个娃身上,希望他们受到好的教育,将来回报社会和国家。”三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