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国玺
今年34岁的李晋,是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毕业的一名研究生,2018年被组织选派到耀州区照金镇杨山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面对一个深度贫困村,他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全村群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杨山村是全市七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95户人口就有66户贫困户,对于一名80后年轻干部来说,肩上的担子有多沉可想而知。面对陌生的生活、工作环境,李晋沉下身子,一切从零开始,很快转换角色,积极走访全村群众,了解村上的基本情况。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实现精准脱贫,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无法实现的。李晋到村上后,发现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必须要大力发展新党员,为村党员队伍增添新的血液,让党组织充满战斗力。为此,他积极开展党组织生活会,组织四支队伍和村党员干部群众前往红色照金纪念馆、延安纪念馆、梁家河村进行参观学习,提升党员素质。同时,坚持讲党课,不仅自己要讲,帮扶单位的党员干部要讲,村党员干部也要讲,把讲党课作为一项长期党员教育活动来开展,不但提高了村领导班子的党性意识,也增强了班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要脱贫,先修路,基础设施的好坏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败。为了改善杨山村的基础设施,李晋积极协调,同三委会开会研究当前现状,投资87万元,修建杨山村老爷岭组通组路1公里(包含外加护栏);投资145万元,修建杨山村袁坡组和杨山组通组路,共计1.9公里;投资200万元,完成杨山村老爷岭组、袁坡组、杨山组1.9公里巷道硬化,让群众出门鞋不沾泥。安装了28盏路灯,解决了群众夜晚出行照明问题。
要想实现稳定脱贫,就要解决贫困户就业能力不足、内生动力不强、缺乏脱贫信心等问题。为此,李晋积极开展“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他鼓励贫困户冯清明自主创业,告诉他趁着年轻,应该有所作为,并时常向冯清明宣传各种扶贫政策,终于使他下定决心自己创业办鸡场。随后李晋积极联系资金,多次向照金镇信用联社打电话争取产业扶贫贷款,最终为冯清明落实了5万元贷款。冯清明的鸡场现在初具规模,日子一天也比一天好,冯清明也在今年的八星励志评选中获得了7星的表彰。
驻村期间,为改善杨山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李晋将环境卫生整治将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抓,积极宣传政策,入户发放《杨山村环境卫生整治整改限期通知单》,发动村特设公岗和护林员上路清除杂草和垃圾,动用铲车清理“三堆六乱”,并要求村民房前屋后卫生整洁,不得胡乱摆放杂物,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使得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李晋在驻村期间,经常和队员前往贫困户家中,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免费为其提供医疗服务,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成为常态。他还非常关心老党员,定期看望村五保户,为他们时常打扫房屋,送去生活所需品。他先后联系帮扶单位资助5000元为贫困户修缮危房一间,协调资金为杨山村村委会添加灶具,解决驻村队员及干部的吃饭问题。为大病患者群众联系救助资金6000元,为新入学大学生联系帮扶资金11000元,在社会扶贫网上为癌症患者筹措资金5000多元,对自主创业群众积极联系创业资金8万元,多方筹措“八星励志,扶贫扶志”基金10余万元。积极联系区人民医院免费为党员群众体检,每周定期安排全科医生在村卫生室坐诊,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李晋始终把困难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把贫困群众的脱贫当做自己的事,赢得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赞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李晋说:“扶贫路上必然辛苦,但只要乡亲们能富起来,我愿意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李晋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努力,辛勤耕耘、勇于奉献,在为民服务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书写着自己人生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