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翟茂盛)洋县把“基层组织纳新年”活动作为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提升、全面过硬的有力抓手,以“三大提升行动”为导向,坚持“四聚焦”,精心部署、量化目标、细化措施,扎实推进“基层组织纳新年”活动不断深入,取得新成效。
聚焦责任落实,精心部署强推进
县委把高质量落实“基层组织纳新年”活动作为年度重点课题,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先后向各党(工)委发出专项提醒函30余份,明确阶段任务、时限要求、责任主体,确保压紧夯实责任。梳理印发、刊载“组织纳新年”活动关键内容内涵知识,组织开展学习打卡测试。县委组织部在包片联镇抓村工作机制基础上,由8名科级领导和29名机关干部组建8个督导组,采取“包片抓点、平茬齐过”的方式,“点对点”督导推进,确保活动在农村、社区、机关、学校、非公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同步有序推进。
聚焦党员纳新,分类施策添活力
实施党员发展督办制度,建立年度新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台帐,对连续两年未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进行“黄牌”督办,约谈提醒党支部书记,落实针对性发展计划。在18个镇办建立人才党支部,积极做好农村优秀人才吸纳培养。截至目前,全县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62名,累计有积极分子1398名,预审发展对象115名,新发展党员61名,其中35岁以下47名,在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中发展党员3名。实行组织生活指导督导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制度,拓展提升“主题党日+”活动内涵质效;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持续推进“学习英雄精神、建设英雄家乡”活动,常态化办理“惠民微实事”,广大党员干部结合“三排查三清零”百日行动,累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办实事好事3200余件。
聚焦干部更新,靶向发力提素能
严格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及时落实15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和专门档案管理室,明确11类29项档案收集管理目录清单,并为各镇办统一配置档案柜、档案盒,全面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村级干部人事档案。采取“一荐三推两选一考一定”的方式,储备培养后备干部1126名,落实“1+3”结对联系培养制度,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库”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强化干部素能提升,先后举办村级“一肩挑”素能提升班、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新任第一书记专题培训班等各类主题班次4期,参训700余人次,并特别邀请如皋市委党校、汉中市委党校、市委组织部及县内有关部门理论专家、业务骨干进行专题辅导,现场开展培训知识测试,全面提升各级党务工作者的能力素质。
聚焦组织创新,提升质量解难题
创新推行“1234N”工作法,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强化包抓帮扶力量,在落实“四个一”基础上,16名县级领导、13个部门单位、8名镇办主职合力包抓整顿。严格落实“三访三查”制度,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对今年确定的8个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坚持每村必到,实地督、逐一查。结合农村“一肩挑”质量提升,扎实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对拟创建的53个示范点进行跟进指导,并在“洋县先锋”公众号设立软弱涣散整顿、标准化建设专栏,刊发专项工作动态12期,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工作氛围。结合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创建,对全县各小区党员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精心打造党员示范小区4个,在两个县级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建立2个党支部,理顺党员关系,规范党内活动,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
探索实施“百名书记上讲台、千堂党课下基层、万名党员进学堂”工程,从各领域党组织中择优选拔100名优秀党组织书记建立党课师资库,采取“精品党课巡回讲、基层一线实地讲、先进典型互动讲”的方式,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好党课,提高党员学习教育质量。
同时,进一步调整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标准,提高村级办公经费、党建工作经费,落实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实行村干部学历补贴。按照每个村(社区)2万元标准,落实基层后备干部人才专项经费等,为“基层组织纳新年”活动扎实推进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