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见习记者 王乐 王彤
端午佳节,粽子飘香。6月21日,在潼关一家名为农家饭店的店内,店主师宝宝一家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煮槲叶、淘米、泡芸豆,包制槲叶粽子。

“我家每天现包现卖,一个3元,一天能卖近2000个。”师宝宝告诉记者,槲叶粽子在陕南地区比较常见,关中地区会包的人少。这种粽子不同于常见的芦苇叶、箬叶粽子,它是由槲叶包制而成,故称槲叶粽子。

槲叶粽子选用来自秦岭的槲树树叶,叶型大,看似荷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的功效。加上糯米或陕北黄米、大枣和洛南芸豆做馅儿,包成长条状,上锅小火慢煮十几个小时后,槲叶特有的香味,和黄米的米香结合起来,沾上些许蜂蜜或白糖,入口软糯香甜。
“新鲜的槲叶是绿色的,必须得用开水煮至变黄,叶子才有韧劲,包的时候不容易烂。”师宝宝的妻子高娟侠一边包粽子,一边说道。一个粽子用4、5片槲叶,叶子要正面朝上一个压一个摊开,用勺子将馅儿舀放在叶子中间,绑绳时要注意缠松一点,这样煮出来的粽子吃着才松软可口。

“老板,我要20个,十个黄米,十个白米。”顾客王嘉怡说,往年一直来这里买,他家包的好吃,家里老人、孩子都喜欢。
“今年有很多外地顾客在微信上订购,西安、咸阳包括上海、苏州等地。今天抽了80个真空包装的粽子,已经发快递寄走了。”师宝宝家卖槲叶粽子已经5、6年了,最早家里是母亲在卖粽子,不过当时是普通粽子,后来偶然学会包槲叶粽子,就在自家饭店试着卖,结果很受大家欢迎。“粽子利润薄,包、煮粽子时很废人,有时候就想着不卖了,但每年快到端午时,就有人来店里问啥时候包粽子,一来二去就坚持到了现在,只要大家喜欢,我就会一直做下去。”师宝宝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