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医疗卫生机构秩序全面恢复见闻
渭南日报记者崔晓怡
医疗卫生机构是防疫、抗疫的重要阵地。随着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统筹推进,我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面恢复正常的诊疗秩序。
近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我市各医疗卫生机构时刻把群众健康放在首位,以“晒比拼超”活动为契机,抓业务、强管理、转作风,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化危为机、创新奋进,医疗服务各项工作不断呈现新气象。
严防严控常态化
出入专用通道、健康信息监测、实时体温测量、个人信息登记……5月15日,渭南市第二医院门诊楼处,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安检”程序后,前来就医的群众有序进入。
记者看到,医院不仅严把“进门”关口,病患挂号后前往门诊相关科室,仍然要接受体温测量、信息登记,而在医院住院部,陪护者和探望者也要接受严格的检查登记后方可出入。
市民宋先生说:“疫情防控以来,出入公共场所都要接受健康监测,但相比较而言,医院更为严格。”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二院被确定为临渭区定点治疗医院,按照国家要求和标准,在工作中形成了一套严格的防控体系,并始终高标准、严要求,毫不松懈地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据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尽管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但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我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仍然坚持严防严控,除对病患的常态化监测外,各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和职工的健康监测、环境卫生消杀等也成为常态化工作。同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防控联动机制,为巩固战“疫”成果、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应有作为。
“互联网+”新飞跃
打开微信,滑动指尖,片刻之间就可寻医问诊。这是我市首家互联网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给广大群众带来的便利。
作为全市唯一的三甲医院,近年来,市中心医院一直致力于打造智慧医院,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实践路径。今年疫情防控最要紧的时期,“宅”家群众就医成为一个难题。市中心医院积极应对、化危为机,促成了“互联网+”新飞跃。
据了解,该互联网医院通过“渭南市中心医院”微信公众号进入,患者可采取在线图文发送或视频互动两种问诊方式咨询,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后,医生书写网络门诊病历并开出电子处方,经药师审核后,患者在线缴费、填写详细信息,药品最终由快递公司配送至患者家中。自3月8日正式上线以来,已有32个科室147名医生开通线上电子处方权,咨询订单3857笔,其中视频咨询85笔,图文咨询3772笔,线上开具处方药品43笔。
“互联网+医疗服务”是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也是国家卫健委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市县部分医院及疾控、血站等单位都化危机为契机,借助互联网便利,通过各个线上平台,开展宣传,推进工作,既防止了交叉感染,又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便捷了群众。
工作推进更有力
5月17日,澄城县妇幼保健院有关领导带领医护人员深入基层,对包联村的贫困群众进行“健康大走访”。据介绍,全面恢复医疗秩序以来,该院集中走访贫困户患者947名。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健康扶贫工作是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冲刺行动,市卫健委聚焦大病集中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管理服务等12项重点难点工作,强力部署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深入基层抓落实,保质保量地把疫情耽搁的工作赶上来。
这是全市医疗系统深入开展“晒比拼超”活动的一个缩影。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市、县各级医院都有不同数量的科室“停诊”。复工复产以来,以“晒比拼超”活动为契机,他们只争朝夕抢时间,强管理、抓业务、转作风,按下工作的“快进键”。
潼关县卫计局开展药品“三统一”工作督导反馈,通报情况,组织学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对药品采购、使用、管理操作流程进行规范,确保群众用药安全;蒲城县医院邀请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专家举办培训会,找准短板补弱项,推动医院心胸外科学科建设;白水县医保局组织专人深入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讲解医保政策、演示操作流程、现场答疑解惑,让参保群众切实享受优惠……
时刻把群众健康放在首位。连日来,走访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巩固抗疫成果,强化内部管理,优化医疗服务,“晒比拼超”的干劲和真抓实干的精神,正在转化为推动业务素质大提升、作风能力大转变的激情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