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武正在创作
渭南日报记者张晓玲 张莉娜
致敬抗疫英雄,讴歌时代精神。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了抒发对抗击疫情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敬佩和感动之情,渭南籍军旅书法家,原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高级编辑刘建武创作了数百幅书法作品,送到抗疫一线战友手里。
其中,“南秀北雄华夏强,山高水长杏林香。福海德田涵医志,远瞩高瞻耀仁光。”敬赠钟南山院士。“兰芳桂馥净无尘,娟洁心莲人为本。德厚医精巾帼志,高行笃仁岁崭新。”敬赠李兰娟院士。“陈氏蕙质杏林风,薇心潜志行笃敬。勇克难关疗沉疴,士兵砥砺润诗情。”敬赠陈薇院士。
远在京城,思乡情切。刘建武从新闻看到渭南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已经返回,于是他把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邮寄回渭南,委托渭南日报社随后送给这些医务人员及其所在医院。
1978年,刘建武怀着报国志、军旅梦应征入伍。通过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他逐渐懂得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书
1982年,由于思想素质过硬、工作成绩突出、综合表现出色,刘建武被部队提干。1988年,被选调到总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在军队最高机关工作了近10年,培养了独当一面、堪当重任的综合素质。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潜心研习书法、常年笔耕不辍。休息日,他一个人在办公室,一写就是几个小时。时间一长,他的胳膊沉重得提不起毛笔,就改用铅笔习写,右手拇指和中指握笔处因此结下硬硬的老茧。“到原总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为了适应工作,我用15年时间学习,从大专、大学到硕士研究生毕业,并非看重学历,而是在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淀、夯实自己的文化内涵。”刘建武说。
1996年4月,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成立,刘建武作为优秀骨干参与组建工作,成为党的军事电视宣传战线的第一代创业者。作为节目编导和制片人,他参与创作的第一部纪录片《千古钟声》一经播出便大获好评。“纪录片创作很严谨,军事题材的纪录片更独具特色,要想做好,没别的窍门,唯有狠下功夫。”刘建武说。此后,他又参加大型电视专题系列片《中原行》《关中行》《聚焦长江》等拍摄,参与策划组织访谈节目《心里话》等,作品多次获奖。
如何让书法艺术为电视工作服务?他同样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在为中央电视台等著名媒体专题片题写片名时,他有意识地通过书法字体静态的视觉效应,对电视作品动态的内容进行诠释,使电视节目更具美感和吸引力,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自我从军那一刻起,党就发给我两支枪,一支是杀敌的钢枪,另一支是战斗的毛笔。能用自己的书法艺术作品,把党、国家和人民对部队的关爱传达给官兵们,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血性胆气,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这既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誉,更是我责无旁贷的使命。”刘建武说。
正是秉持对书法的挚爱和思索,刘建武在书法创作上,坚持继承传统、术有专攻、苦练深悟。他经常说:“童子功是走向书法坦途的必要条件,字内功是书法者必备的基本条件,字外功则是增强书法文化境界的永久任务。”他体会到,就艺术要求“认识生命”而言,书法可谓是最为纯净、最富内涵的艺术。
武汉电视台将刘建武的书法作品赠送给援鄂的陕西省人民医院
刘建武坚持书法创作的实践与研究相统一,深入总结几十年来书法创作心得,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他先后研究撰写了《充分发挥书法艺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文化魅力》《翰墨抒真情边关铸军魂》《影视标题创作的规律和特色》等几十篇研究文章。
从军40年来,刘建武始终热爱并扎根于火热军营,坚持把书法艺术守正创新的着眼点、立足点、聚焦点、落脚点放在为军队服务、为官兵服务上。
他所在单位有一档《军营大拜年》特别节目,该栏目持续16年,倾力打造央视军事节目“春节”品牌。自2013年开始,刘建武或跟随文艺轻骑队到基层走军营,或委托节目组把书法作品带到基层,送去对基层官兵的特殊慰问。他的书法作品到了阿里地区的扎西岗、普兰、什布奇,喀喇昆仑山的神仙湾、天文点等偏远地区的边防连队一线;到了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等基层单位。
每一次置身军营,每一次走近战友,刘建武都感到自己在思想深处得到了洗礼、接受了教育,在艺术创作层面实现了升华和进步。他经常讲,与其说是去部队慰问服务,倒不如说是基层官兵特别是边海防战友们给他上了一堂堂生动感人的忠诚奉献课,这是他创作的源头活水、创新的广阔沃土。
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栏目组在赴国外拍摄《震撼世界的长征》《铁在烧》《大棋局》《罪之源》等大型纪录片时,刘建武的书法作品随组而行,遇到重要场合赠送给重要友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意大利等35个国家政要收藏了刘建武作品,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河南南阳文化产业园石刻上的刘建武书法
刘建武的作品不仅在祖国大地的座座军营受到尊敬和认可,而且在书法界站稳脚跟,赢得一席之地。其作品被选入《中国书画博览》《全国中青年书画精品集》《全国廉政文化书画精品集》《中华名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书画精品集》《加拿大中国美术馆书画藏品集》等几十种书刊,还被国务院外交部赠送给外国元首、政要、贵宾收藏。让他骄傲的还有,他创作的“神龙腾飞盛世和谐”被选为神舟八号飞船搭载作品,在太空翱翔了17天。书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中宣部宣教局选定“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在全国网络、报刊刊发。
刘建武的作品还被广泛用于石刻,在渭南市人民广场、华山、泰山、武夷山、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平顺八里湾、铜陵瑶谷、北海银滩等地,都有他的笔墨神韵、艺术神采。
刘建武还积极为地方教育事业和家乡文化建设服务,先后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创作书法作品100多幅,为陕西省80多所高等院校和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100多所中小学题写校训,为陕西省慈善协会创作书法作品30多幅。
如今,刘建武已年过花甲。世间万物,不变是变。人间正道,变中不变。几十年过去,在他身上,变化的,是潜心历练后书法创作的渐入佳境;不变的,是人生前行中铸魂润德的初心不改。
通过刘建武的字与人,让人感到他的为人之本,是既强素质,又强信念;他的成功之源,是既有天赋,又靠努力;他的创作之基,是既在书房,又在军营;他的致远之力,是既重传统,又求创新;他的可贵之处,是既练字内功,又修字外功。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张飙曾评价他说:“书与法的统一、德与书的统一、法与度的统一、灵与智的统一、人与艺的统一,构成了刘建武书法艺术的鲜明特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孙家正曾点评刘建武的书法作品说:“建武同志的书法作品内容健康向上,风格大气沉雄,有军人特有的风骨。”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冯骥才讲:“刘建武为人谦和低调,沉稳务实,其书品与人品都令人称赞!”“刘建武的书法神度凌厉,寄兴弘阔,气完体充,意丰蕴盛。”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苏士澍主席对他书法艺术的精辟点评。
武汉前线的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记者为火神山医院赠送刘建武书法作品
赠送给空军军医大学的刘建武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