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麟游县常丰镇常丰村的苹果园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村民给果树撑枝的劳动场景。“我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自从村里有了劳务合作社,我和媳妇在这里干活不光离家近,每天还能挣150块钱。”脱贫户袁普生边干活边对记者说。
常丰镇昼夜温差大,降水条件好,是苹果优生区。2017年,镇上引进陕西果业集团有机果园基地项目,共流转土地18000余亩用于有机苹果栽植。由于发展苹果产业用工量大,常丰镇成立了丰硕、麟苏源等劳务合作社,将镇域内零散、富余劳动力集中起来在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袁普生今年46岁,前些年做了心脏支架手术,高额的医药费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016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镇上发展苹果产业,用工需求量大,袁普生和媳妇马春梅于2018年加入丰硕劳务合作社。“在果园务工,活不重也好干,我和媳妇当年就脱了贫,现在我俩一个月能挣近5000块钱。”袁普生高兴地说。
常丰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苹果产业带动,镇上形成了“龙头企业+劳务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并邀请果业专家进行培训,进一步确保全镇8个村的群众有活干、有技术、有收入,让红苹果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子”。本报记者罗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