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起社会的力量 扶起压弯的脊梁
咸阳市社会组织精准扶贫纪实
咸阳慧爱心智障碍人士服务中心开展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
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一起做活动。
留守儿童在志愿者关爱下快乐成长。
旬邑县豳风教育协会为留守儿童做心理团体辅导。
市慈善扶贫协会人员考察扶贫项目。
市室内装饰协会志愿者为贫困户孩子送去棉衣、慰问金。
不知从何时起,在咸阳市精准扶贫的大军中,悄然走来了这样一支精兵强将:他们中有人是身价不菲的企业老总,有人在文艺界小有名气、有人是教育界精英、有人是医疗战线的业务尖兵
这些人在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同时,不忘反哺社会。
因为他们更懂得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的道理。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当全市社会组织的志愿者伸出一双双充满着爱意的臂膀,无数个被贫困压弯的脊梁也悄然挺起。
点燃一盏盏指路的明灯
2018年6月13日,咸阳市的300多家社会组织负责人,在彩虹银座宾馆相聚。
咸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于会上宣读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党建为引领、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作为参与主体,采取多对一和一对一的方式参与脱贫攻坚的方案。
同时,将市本级社会组织分成9个组,加上秦渭两区各1个组,一共11个组,共同参与旬邑、永寿、长武、淳化四县11个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
社会组织有了政府的指引,犹如燃起一盏盏指路的明灯。
除了教育扶贫、产业扶贫之外,咸阳市室内装饰协会积极动员,主动提出自愿包扶一个村。其他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特点,分别以慈善、技术、医疗、文化等为方向,开展医疗扶贫、慈善帮扶、文化扶贫
目前,淳化县、旬邑县的小组先后召开对接帮扶会,已有5个小组开展了第一次的调研走访。通过调研走访,社会组织的志愿者感受到了贫困户的真实家庭状况、收入情况以及健康情况,并进行收集分类,为下一步开展精准扶贫打下基础。
通过一年的帮扶,全市300多家社会组织分别在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技术扶贫、慈善扶贫、教育助学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扶贫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咸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社会组织党委书记樊自斌介绍道,目前,获益贫困群众近5万人,投入资金物资近9000万元。2019年上半年,市本级社会组织在2018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12家,分别在美丽乡村建设、购买农产品、慈善帮扶方面增加投入资金14万元,受益群众达2000人。
擦亮一双双梦想的眼睛
2019年8月26日上午。
咸阳市室内装饰协会的原党支部书记史金福接到扶贫点旬邑县职田镇职田街村党支部书记张银虎的电话。
原来,村里有一名特困家庭的娃娃,收到了西安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娃在高兴之余,却因凑不齐学费,终日以泪洗面。
这名特困家庭的娃娃名叫张逸楠,是职田街村五组人。父亲早年病故,母亲一人抚养3个孩子,实为不易。张逸楠本人肢体残疾,身残志坚的她在2018年就以总分454分考取南方医科大学,终因贫困而失去上学机会。2019年,又以总分501分考上了西安医科大学,她自己身体不好,所以她更能体会到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她想学医去减少病人的病痛。然而同样的困难,再次降临。
决不能再让孩子因付不起学费而与高等教育失之交臂。咸阳市室内装饰协会会长时利江用力攥了下拳头。随即,该协会理事群中出现了这样一条信息:现有一名可能会因付不起费用而辍学的孩子需要帮扶,各位理事,有意愿帮扶的尽快与协会联系。
不到两个小时,陕西厚基馨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兵率先在群里回复:每年资助3000元。陕西通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锋、咸阳楚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和生随之打来电话,各资助4000元。
8月27日下午,帮扶方案确定。
8月28日上午,咸阳市室内装饰协会一行8人前往旬邑,为张逸楠送去了11000元。
9月1日,张逸楠准时前往学校报到。
这个坚强的青年,在社会组织志愿者的帮助下,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对张逸楠们的帮扶,让教育扶贫的价值彰显着光芒。
几年来,咸阳市社会组织在教育扶贫中从未缺席。
咸阳市医药协会组织会员企业向旬邑县底庙镇刘西小学捐赠爱心助学款物达5万元;三原县北城幼儿园按照县扶贫库里确定的建档立卡户帮扶8名幼儿对象;咸阳市民营企业家协会分别向革命老区淳化县、旬邑县40名即将入学的贫困大学生每人资助2000元,同时安排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一双双被擦亮的、闪着梦想的眼睛。
旬邑县豳风教育协会不但连续三年筹措资金60多万元,资助优秀学生及教师和贫困家庭学生,更是将目光投注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上来。
旬邑县位于咸阳市北部。全县留守儿童3202人,占总儿童数的16.67%,主要集中在农村。
旬邑县豳风教育协会在长达4个月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外出打工的父母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都不回家,造成部分孩子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不安、冷漠自闭、悲观消极。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不能让这些希望变成失望、绝望。
豳风教育协会决定设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与服务项目。项目主要针对职田镇中心小学、张洪镇中心小学、丈八寺中心小学7-12周岁的240名留守儿童。
他们聘请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为确定的240名留守儿童做心理测试,全面分析掌握每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儿童自身的创造力,从而有依据地设计团体辅导课程和策划心理体验式矫正活动。
项目的实施,让西安、咸阳、北京的心理专家,依据心理学、团体动力学、人本心理学,结合戏剧情景教育,有针对性地策划了一整套系统的心理健康成长支持与服务方案。通过开展戏剧、绘本、心理剧等活动,一方面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价值需求及社会支持水平,另一方面丰富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的发育和情感的成熟。同时提供家长、教师心理支持活动,营造平等、尊重、友善、信任、分享、互助、身心健康的氛围,实现同校同成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目标。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好人啊。丈八寺小学张梦杰的喃喃自语,是对志愿者为期一年服务的最高赞赏。这位自幼被母亲抛弃,常年和贫困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小女孩,原先心里全是对妈妈的恨,对社会的恨。如今,在她小小的心里,爱的种子已慢慢发芽。
9场次的团体心理辅导、3场次家长课堂和18人次的个案咨询项目的实施,让240名和张梦杰一样的儿童打开心扉,消极冷漠、不善沟通、以自我为中心等深种孩子心中的恶魔,被志愿者一一赶走。
同样关注留守儿童的还有慧爱心智障碍人士服务中心。
这个社会组织专为13岁以上心智障碍人士及家庭提供托养、日间照料、就业培训、支持性就业,提高心智障碍人士及家庭生活品质,倡导平等、尊重新理念,促进社会融合等服务。
他们还发起了爱心屋捐赠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国际狮子联合会陕西时光服务队、爱心蜜公益群及大量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募集到图书9大类700余册,书柜2个,于2019年1月10日帮助帮扶村建成图书室,让村上孩子们在假期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帮助20名贫困户915岁的孩子(男、女生各10名)走出村落,走进肯德基就餐、奥斯卡观影、参观秦岭动物园,学习插花、茶艺,进行防意外伤害、防溺水、防性侵、防拐卖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保护自身安全,确保身心健康。
像这样以爱为主题的良心剧,自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艰以来,几乎每天都在咸阳的贫困地区上演着
扶起一个个压弯的脊梁
下沉式的院落、四面土坡、十几间窑洞这个渭北旱原上典型的地坑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是村上最神圣的地方村小学校,窑洞就是教室。如今,这里却成为60多头牛的别墅。
要是前几天来,想下到这坡底,还得在这条拐了几道弯的土路上粘上两脚泥哩,现在车能直接开到门口了。2019年12月7日,礼泉县昭陵社区前山村村委会主任杨文俭说起这话来,有点小得意。
也难怪杨书记得意,因为这里不但是牛的别墅,更是村上贫困户们的金库。
2017年10月,市慈善扶贫协会在精准扶贫中,了解到礼泉县山前村226户群众中,有26户贫困户。
怎样让这些贫困户有长效、稳定的收入呢?动了脑子,就有了路子。得知这个村具备养牛的条件,市慈善扶贫协会想方设法募集资金20万元,利用村上早已废弃的学校旧址,建设秦川牛养殖项目。
2019年,市慈善扶贫协会再次募集资金15万元,用于牛舍1000余平方米的地面硬化和通往牛场的300米水泥道路建设。
2019年年底,这里的秦川牛已由当初的16头发展到60多头,2019年10月,为贫困户分红3万元。
如今,这个村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市慈善扶贫协会在扶贫项目建设中,思路清晰,考虑周全。
这种清晰和周全也体现在淳化县石桥镇引安村设施养羊项目上。
说起养羊项目带来的好处,引安村曾经的贫因户杨学仁想到家中12头羊今年产了9头小羊娃,就高兴地掰起了指头:一头羊娃能卖1千多元,9头小羊除掉饲料等本钱,就能落5000多元。再加上今年羊奶卖了2500元,还有合作社的两次分红880元,就是小一万啊。这一切,都是市慈善扶贫协会精准扶贫给我们带来的啊!杨学仁高兴地说。
2017年,市慈善扶贫协会为帮助引安村村民发展脱贫项目,募集资金118万元,建成奶山羊养殖场,采取一户承包,贫困户分红的形式经营。
一时间,领头羊发挥出作用,村里有群众也自发养起了奶山羊,许多贫困户也用分红款投资购买羊娃,干起了养殖业。
我们村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77人,2017年脱贫4户18人,2018年脱贫8户27人。淳化县石桥镇马家服务中心党工委副书记姚冬说,引安村剩余贫困户2户2人,2020年全部脱贫。
看到一个个贫困户挺起了腰杆,市慈善扶贫协会项目部主任张扬由衷地感到欣慰,他说:古语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非常适用。
为此,市慈善扶贫协会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开展慈善救助活动。
近年来,共投入慈善扶贫资金220万元,落实产业扶贫项目6个:资助60万元建成的淳化县石桥镇引安村奶山羊养殖项目,帮助41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资助60万元建设的永寿县甘井镇北庄村黑小麦种植加工销售项目,帮助16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资助50万元建设的乾县梁山镇五兴村黑木耳种植项目,帮助50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资助20万元建设的长武县亭口镇二厂村肉驴养殖项目,带动20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资助20万元建设的礼泉县昭陵社区前山村肉牛养殖项目,帮助2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资助10万元建设的礼泉县昭陵社区南阳村产业扶贫项目,帮助27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目前,6个产业扶贫项目均建成运营,分红资金超过20万元。
与市慈善扶贫协会一样,长武县刺绣协会通过扶持长武县留守贫困和残疾妇女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项目,为她们提供生产资料的购买、手工艺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手工艺品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培训等服务。采取多条措施发展刺绣、剪纸、钩编织等手工艺品产业,拓宽贫困妇女增收渠道。
一根丝、一团线、一块布、一枚针,信手拈来,或织或绣,一件件家装挂饰的手工艺品便呈现在人们眼前。这种情景在长武县已成为妇女们广传的美谈。
而三原青商会则将目光投注到有种植养殖经验的农户身上,在三原新兴镇牛安村成立红美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方面通过产业实施为贫困村民注入信心,创造脱贫条件,提供就业和劳务帮扶机会,另一方面,借助会员企业管理、技术、销售等优势,解决农业合作社生产运转问题。
他们利用商会+合作社+农民的方式,建设农业合作社项目,目前流转农村土地1200余亩,其中22户贫困户流转土地100亩,投资480余万元,根据北部塬区地形及土壤特色种植双矮化苹果,石榴,丹参、蒲公英中药材,羊肚菌,油料作物千余亩,养殖鸡鸭万余只,占地百余亩。
青商会运用三变发展新模式,与34户贫困户签订种植项目入股分红协议,提升贫困户的劳动致富积极性。种养人员全部聘用村里贫困户及农民,平均每月劳务用工量可达20人,人均每月增收约2000元,涉及贫困人口30余人,辐射当地农户180余人,年累计劳务付费80余万元。
积步成跬,积水成潭。为了让每个贫困户昂首挺胸,迎头赶上,咸阳市的各个基层社会组织凝成了一朵朵浪花,汇入全市精准扶贫的波浪中。(本版图片为市民政局提供的资料图片)(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