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冰涛
困扰市化工厂家属院200多户居民的生活用水问题就要彻底解决了:2019年12月27日,市自来水公司将供水管道接入家属院,待近期住宅楼供水管道改造完成,居民就可以用上自来水了。
“市化工厂家属院的供水问题由来已久,比较复杂,这次处理的效率挺高,多亏了‘街社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临渭区文昌阁社区党支部书记朱俊峰感慨地说。
2019年5月,市委组织部在临渭区开展“街社吹哨、部门报到”试点。所谓的“街社吹哨、部门报到”,就是街道办、社区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发出召集信号,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到场解决问题,其本质是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破解基层“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难题。
哨声“响”起
市化工厂家属院位于渭南城区老城街东段北侧,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有住宅楼8栋。长期以来,由于城市供水管道不到位,小区仅靠一口自备井供水,每天定时供水、水质差,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由于事情牵扯的部门较多,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为解决市化工厂家属院吃水问题,2019年10月24日,临渭区文昌阁社区党支部吹响了排民忧解民难的“民生哨”。临渭区住建局、市自来水公司、市城东供热公司、市产投金源物业公司迅速“报到”,现场勘察,研究对策,最终敲定小区接通自来水方案。临渭区住建局将太宁街地下供水管道移交市自来水公司,市城东供热公司设计供水管道线路,市产投金源物业公司安装供水管道,市自来水公司将小区供水管道接入城市供水主管网。11月1日,管道铺设工程启动实施。目前,市化工厂家属院供水管道已接通城市供水主管道。
“街社吹哨、部门报到”是我市结合实际,借鉴北京市平谷区于2017年探索出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而提出的。它的核心是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3月,市委组织部组织市委编办和韩城市、临渭区、华州区、澄城县、渭南经开区组织系统领导,赴北京市平谷区考察学习“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做法。平谷区地处北京市远郊,常住人口40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区,与我市的产业现状、城市发展成熟度基本相当,他们所面临的城市治理方面的问题与我市基本相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做法可以在我市推行。经市委同意,临渭区先期实施“街社吹哨、部门报到”改革试验。
在具体工作中,临渭区完善了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建立了“服务民生类”、“社会治理类”和“综合执法类”三类清单,涵盖市政设施维护、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违法用地、水电气暖等20个方面问题,明确了27家市、区处置单位。分三个层面制定“吹哨报到”线路图:社区处置层,由社区党组织协调自身力量或党建联合会成员单位、共驻共建单位进行处置;街道处置层,社区处置不了的,及时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由街道党工委协调自身力量或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进行处置;联合处置层,街道处置不了的,由街道党工委根据三类清单,向市区相关部门“吹哨”,共同进行处置。截至2019年11月底,临渭区共“吹哨”42次,解决居民关注问题43个。
到一线去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临渭区开始试点“街社吹哨、部门报到”后,韩城市、华阴市、华州区、渭南高新区主动作为,创新作为,坚持以群众呼声为导向,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提高基层治理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之前巷道一到下雨天,积水都快淹过膝盖,严重影响行人出行,上个班还得备上高筒雨靴,现在路修好了,出行安心又舒心。”华阴市西岳社区居民孙金萍说道。
西岳社区辖区共有34个小区,既是中心城区,也是西岳庙景区所在地,地域范围广、流动人员多、问题复杂多样、民情收集困难,单靠社区的力量难以有效解决居民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华阴市岳庙街道办党委决定在西岳社区试点开展“街社吹哨、部门报到”。
在了解到老街下水不畅、人行道严重损坏等情况后,西岳社区立刻向岳庙街道办党委提交了问题清单,由街道办党委“吹哨”,华阴市住建、城市管理等部门闻哨而动,现场办公,组建专项处理小组,立即制定解决方案,解决下水管道堵塞、人行道地砖松动、路面损坏严重等问题。
同时,西岳社区将每周二定为民情收集日,在辖区所有小区和“党建驿站小屋”设立民情收集箱,收集居民所需所盼,向社区居民公布服务事项。列出问题清单,由街道办党委对标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对相关部门“吹哨”分解任务,及时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街社吹哨、部门报到”,2019年以来,该社区先后协调电力公司电力改造78户居民,协调天然气公司安装天然气70余户,协调维修道路3.5公里,更换上下水管网3000米,开设医疗保健讲座3期,解决物业纠纷、社会治安等10多个难题,把党建工作干到了群众的心坎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2019年11月6日,接到居民反映郑家小区私搭乱建严重后,渭南高新区金城社区党工委在郑家小区随即召开了整治工作安排推进会。在共建单位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综合管理执法局、创建办、新闻中心的配合下,社区对郑家小区的私搭乱建设施进行拆除,共拆除违建20余处、清运垃圾43车,并对小区植绿,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大明镇党委吹响了“扶贫哨”。华州区电力分公司党员干部职工顶烈日、冒酷暑,大干快上,短时解决了27户危房改造户的用电问题。华州区人社局在薛马村、大明社区、镇机关进行了为期8天的花椒培训和为期15天的月嫂培训,目前600余名群众掌握了花椒田间管理、修剪等技术,20名月嫂已签订意向合同,携证上岗。与此同时,华州区财政局、农业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审计局等部门也积极响应,在下李村等10余个村,举办了花椒技术培训20余场次。
2019年9月,韩城市禹锦园小区居民反映小区门前没有自行车位,禹明宫社区了解情况后,及时联系驻区单位韩城市综合执法局直属执法大队处理,最终在禹锦园小区门口规划了17个自行车停车位,解决了群众诉求。
哨声“吹响”后,环境脏乱差得到整治、安全隐患得到铲除……一个个城市“痼疾”正逐步破题。从机构改革到下沉执法力量,更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正在形成。
治理有效
群众利益无小事。社区工作很少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多数都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如何处理好这些小问题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街社吹哨、部门报到”聚焦群众身边事,城市管理力量下沉,基层治理力量聚合,及时有效统筹解决问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点赞,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9年7月29日上午,临渭区人民街北塘巷一棵大树连根倒下,砸在了一辆小汽车上,扯断了附近的电线。一时间,交通拥堵、周边停电,情况十分紧急。4分钟后,居民宋亚锋通过东风社区城市治理云平台的小程序端的“随手拍”功能将现场情况拍照上传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接到后5分钟内赶到现场,及时进行疏导交通、张贴警示标语、维持现场秩序。云平台在上报街道党工委的同时也对接职能部门和相关力量,在网络上吹响了社区“紧急哨”,人民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到位了,志愿者到场了,人民街52号院的党员也向支部报到了,供电、交警、园林、执法大队等部门纷纷应声“报到”,快速处置,短时间内一切恢复如初。处理结束后,居民宋亚锋也在平台上对整个“吹哨报到”工作过程给予了“五星好评”。
临渭区建立了“一事一评价”制度,每次问题处置完成后,由街道、社区和群众代表对“报到”部门工作进行评价打分,部门全年“报到”得分按30%的比例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报到”不及时或“报到”后推诿扯皮、解决问题不彻底的进行提醒、通报;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交区纪委监委问责。此外,组织在职党员每周五到社区“报到”,参与各类志愿服务4万余人次,帮助社区解决问题140余件。结合实际,分批分类组建小区党支部64个,以党支部引领各类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参与小区“微治理”,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通过临渭区、韩城市、华阴市、华州区和渭南高新区的实践可以看出,“街社吹哨、部门报到”确实发挥了积极效应,值得在全市推广。正如临渭区委组织部干部徐文所言,通过“街社吹哨、部门报到”,临渭区城市基层治理实现了三个大转变,即基层党组织从开始的畏难到积极谋划如何让城市治理更加简约高效的转变;干部作风从开始的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的转变;党建与服务从开始的“两张皮”到用党建引领城市治理追赶超越的转变,打破了“九龙治水、水不得治”的怪局,办好了群众关注的烦心事操心事,构建了精准高效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