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记者 马辛
近年来,澄城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制度程序规范,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走出了一条质量更优、效率更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之路。
11月29日,渭南市人大“40年·深情回眸再出发”主题采访团来到澄城县,探访澄城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取得的新成效、积累的新经验。
依法履职 倾力守护蓝天白云
“前几年,出门到街道上转一圈,鼻孔黑乎乎的,尤其是冬天,人嗓子也不舒服,现在不一样了,蓝天白云已经成为我澄城县的大美底色了,朋友圈经常能看到大家晒得图。”对于澄城县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张先生笑声中透漏着满满的幸福感。
倾听群众呼声 回应百姓诉求。2017年9月,澄城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调研走访、实地察看《环保法》在全县贯彻执行情况,并听取审议了县人民政府《环保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下发审议意见书,要求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部门联动,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2018年5月,专题听取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提出了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强化监管,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2019年5月,再次听取审议了县人民政府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报告,提出了要持续加大扬尘污染治理,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蓝天白云,努力提升全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17年澄城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94天;2018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6天;2019年仅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到129天,同比增长10天。这一显著变化离不开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对人民群众诉求的积极回应,对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解努力。
示范带动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秀美樊家川,如同花果山;农旅一体化,壮观龙首坝。”这是澄城县交道镇樊家川村人如今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村上的父老乡亲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对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渭南市人大代表、澄城县人大常委会兼职委员、交道镇樊家川村党支部书记樊建武赞不绝口。
时间追溯到2009年夏天,正在大荔县做汽贸生意的樊建武回到村里纳凉,却发现村上的道路破烂不堪,村民没有收入,晚上黑通通一片,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放弃生意,回到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正如樊建武所说:“群众选我当人大代表,我就得担负起群众的重托。”10年来,樊建武置换资产,盘活资本,把自己的全部家当用到为村民谋福祉上,倾心倾力带领村民致富,引进金寿杏、高石脆瓜、油蟠桃等新品种,建成了3500亩优质酥梨示范区和500亩设施大棚、特色养殖场,建起了储藏1000吨的果库和果品包装厂,通村道路、村巷道全部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走在全县前列,龙首坝景区镶嵌在村中央,村级集体经济迸发活力,村民们不再愁吃愁穿,一个偏僻的穷山村变成外界关注的“花果山”。
关注民生 高质量开展视察调研
近年来,澄城县人大常委会高质量开展代表视察调研活动,他们足迹遍及的地方,都是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更是澄城老百姓心中期盼的民生工程。
一次视察行程,代表们经常要走遍全县9个镇、1个街道。他们踏着黄土,沿着崎岖山路,来到正在建设的壶梯山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他们来到新发展的王庄镇海亮矮砧苹果基地,寻找农业转型的好路子;他们把脚步也踏着还未修成的国道342李家河至曹村公路边上,察看这条连接合阳与澄城的主干道路近期向前延伸了多少米……
澄城县人大代表党中秋至今还记得在一次调研结束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高云岗对代表们说的一番话,“人大代表要敢于监督,直言问题,要从全县人民的角度出发,做全县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代言人。用足够的时间深度调研,提出有分量、有质量、切合实际的议案和建议。”对澄城县人大代表来讲,这番话不仅是督促和激励,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负责和担当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