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席汉初)初秋时节,走进海拔1400米的南郑区福成镇佛头山村,却秋风习习,凉爽惬意。只见家家户户绿树环绕,漫山遍野林木郁郁葱葱,核桃树、板栗树压弯枝头,硕果累累;厚朴、杜仲等经济林木生机盎然;大片成熟的烤烟丰收在望,烟农正忙忙碌碌的采摘烟叶来回穿梭运回烤炉进行烘烤,已出炉的金黄色的烟叶清香扑鼻;种植的草本药材大黄像一幅翠绿色的水彩画悬挂在山山岭岭,十多个劳力汗流浃背的在地里清除杂草和树枝。到处呈现出丰收喜悦的景象。
村主任蒙永国兴致勃勃地介绍,全村连片建成300亩大黄基地2个,今年免费为每个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发放大黄幼苗400株,鼓励个户发展大黄500亩,三年后平均每亩收入2500元,全村800亩面积,仅此一项大黄收入200万元,户均收入1.2万元,加之烤烟、干果、土蜂蜜、水产养殖产业等其它产业项目收入,户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今年户均产业收入2万左右,脱贫摘帽不成问题。全村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这是该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依靠产业走上脱贫致富的一幅壮丽画卷。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福成镇围绕扶谁的贫,谁来扶贫,怎么扶贫的脱贫攻坚思路,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依靠产业支撑,帮助贫困户拔穷根,定项目,辟富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让产业多起来,土地活起来,贫困户腰包鼓起来。
针对该镇项目散,品种单一,规模小和贫困户缺技术、缺资金、缺产业的状况,镇上因地制宜制定了“长抓林果近抓烟,中期药材兴茶园,短期栏里抓发展,山野菜种植不间断,外出务工挣现钱”的发展思路,确定两叶(烟叶、茶叶)、一菜、一药、一特色养殖“五大”产业发展项目,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按照区域布局,连片集中,壮大规模,突出特色的发展模式,从项目资金、技术指导和工作措施上给予重点扶持、重点倾斜,先后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新发展茶叶7000亩,现已发展茶园14000亩,采摘面积9000亩,今年茶叶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发展烤烟2300亩,预计今年收入700多万元;种植中药材6000亩;发展土蜂蜜3500箱,预计收入400万元。建成了明三湾、佛头山、底坪三个烤烟示范基地,程家坝、芭蕉坪、马元、楠木树四个茶叶示范基地,田家营、何伍岭、佛头山三个中蜂养殖基地,形成了区域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同时内引外联,让特色产业扎根沃土,开花结果,引进汉中市龙头山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落户佛头山村,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投资318.5万元,政府投资120万元,其中120万元用于佛头山、红岩、楠木树三个贫困村201户594人入股分红,同时按企业生产效益进行二次分红。
目前已建设占地4000余平方米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新建鱼池36个,建成后投放中华鲟鱼苗20万尾,年产值300万元。依托陕西宏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镇上成立了山野菜联合总社,发展山野菜8000亩,建成山野菜示范基地4个,投资500多万元正在建设山野菜扶贫工厂,形成收购、储藏、保鲜、销售一条龙服务,解决山野菜保鲜、销售难问题。全镇建成股份制经济合作社12个,专业合作社23个,扶贫互助协会12个,有效的支撑促进了产业大发展,今年预计360户1356人依靠产业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