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思成 于延琴
汉滨区作为我市贫困人口占三分之一、全省唯一贫困人口过10万人的县区,在脱贫攻坚百日决战响鼓重锤、攻城拔寨的最后冲刺阶段,其脱贫成效和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全市脱贫大局。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汉滨区脱贫攻坚三大主战场之一的早阳镇。所到之处,辣椒、烤烟、魔芋等各色产业发展兴旺,到处是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
早阳镇党委书记席鸿冰告诉记者,早阳镇由原包河乡、丁河乡、前进乡、共进乡、早阳乡5乡先后合并组成,总人口3万余人,在册贫困户2363户7908人,如期脱贫没有问题,我们的底气在产业!
今日早阳,明日朝阳。在席鸿冰看来,产业发展是脱贫之本、富民之基,抓好了产业发展,就抓住了脱贫工作的关键。围绕管长远稳脱贫的大产业,早阳镇近年来作了有益的探索。立足镇村实际,盘活各类资源,激发增收活力,按照高山兴烟芋、浅山兴果蔬、科学环保兴畜禽、一村一品布局,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子,优先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变输血为造血,带动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
辣椒红透半边天
8月19日,秋风送爽,艳阳高照。在高举村青葱翠绿的200亩辣椒产业基地里,村民们三五成群忙着采摘红透了的辣椒。
采摘一斤四毛钱,我和老婆一天各摘600多斤,70岁的母亲一天能摘300多斤,一家人一天能挣700多元。家住高举村14组今年50岁的贫困户唐德宝告诉记者,因夫妻俩身体都有病,没办法出门务工,只能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自从村里发展了辣椒产业,家里就再也不愁零用钱了。
高举村是早阳镇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村里有400户1632人,在册贫困户121户400人。村党支部书记陈宏贵介绍,村里以种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内留守的是老人、儿童、妇女。为破解群众发展产业稳定增收难题,该村结合实情,依托三变改革,根据市场需求,引进了安康市秦叶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辣椒产业,通过反租倒包、土地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实现今年整村脱贫目标。
在早阳镇高跃、田庄、代坡等村,辣椒也是一片连着一片,业主和群众实现了双赢。
代坡村2组的贫困户曹向波说:苗子是公司免费给我们的,如果年景好,保守估计每亩地能产辣椒2250公斤,除去每亩地600元的农资款,3亩地我能净赚1万元,今年脱贫没问题!
安康市秦叶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韦小川说,农户白天采摘,晚上分装,第二天一大早辣椒就运到了重庆、贵州、四川、湖北等地的菜市场。我们在做这项产业的时候,已经把销售网络建好,再加上产品质量好,市场供不应求。
品质标准化,产业链条化。目前,全镇以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成辣椒示范基地300亩,高举、田庄、高山等6个村订单种植1200亩。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育苗、统一指导、统一收购,并全部按照每公斤1.8元的保底价统一收购。目前,已销售辣椒2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0余万元。带动120户贫困户通过园区务工、土地流转等实现增收。
正是基于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规划先行,科学优化布局,积极推进土地规模流转,该镇高山兴烟芋、浅山兴果蔬、科学环保兴畜禽、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建成高跃、大沟河等烤烟专业村14个,店子沟、田庄等魔芋专业村6个;打造沿江沿线东湾、石湾、台竹等核桃、拐枣基地3万亩;积极推动猪沼菜循环发展模式,力争全镇畜禽饲养量达到10万头(只)。同时,大力发展高山露地蔬菜等新兴产业,形成长短结合、科学配置,确保贫困户发展产业全覆盖。
产业链上百姓富
今年56岁的高跃村四级烟农唐国交,和老伴在自家堂屋笑脸盈盈地分捡着烤烟。看着金灿灿亮晶晶肥厚光滑的烟叶,唐国交自豪地说: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唐国交从1998年开始种植烤烟,每年都有可观的收入。今年种植30亩,预计有10多万元的纯利润。
作为汉滨区第一烤烟大镇,烤烟产业一直是早阳镇的支柱产业,收入高、见效快,不少贫困户因此脱贫致富。
大沟河村10组1973年出生的贫困户艾诗盈,依靠发展烤烟不仅于去年脱贫,更发展成为产业大户。我去年种植烤烟50亩,产值达20余万元。今年继续种了50亩,纯收入大概有10多万元。
为让烤烟这个短平快的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该镇各村均成立了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对烟农提供一系列的跟踪服务。
据介绍,烟苗育苗由合作社负责,再分发给烟农种植,在土地深翻上,合作社也有相应的补贴。同时,合作社还免费提供质保、烘烤等服务。在烤烟生长期,有专业技术员对烟农进行病虫防治上的指导,保证烤烟的正常生长。在烘烤期,每个集群点都配有一名专业的烘烤师,烟农只需要把烤烟运进烤房,其余的都由烘烤师完成。一条龙的服务,既保证了烟叶的质量,也减少了烟农的劳动量。烘烤完毕后由烟叶站负责收购,彻底解决了烟农的后顾之忧。今年,该镇共发展烤烟6000亩,保守估算户均收入达3万元左右,为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依靠主导产业脱贫致富,还有不少贫困户在产业链条上就实现了脱贫增收。
今年46岁的唐杰,家住高举村12组,早些年在煤矿务工,身体落下病根。今年初知道村里有了辣椒产业园便留了下来,他告诉记者:打包分装活不重,上个月我就挣了近4000元。
通过抓产业链,以特色产业为依托,把贫困户嵌到产业链条上,用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在实施过程中,该镇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带动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和扶、引、培思路,依靠三变改革,从农村留守人员中挖掘人口红利,产业发展倒逼技术下乡、资本涌入。引进陕西悠源食品有限公司、安康荣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前来投资发展。成立专业社50多个,培育壮大家庭农场、能人大户80户。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实现了保底收入、分红收入、打工收入的多元化,精准扶贫逐步由输血向自我造血突破。截至目前,产业脱贫1034户4098人,依靠产业脱贫的贫困户占多半。
脱贫产业再升级
席鸿冰说,无农不稳,无产业不富,这是农村发展的压舱石。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合作共赢是大农业源动力。2016年镇党委、政府多方努力,引进陕西悠源食品有限公司前来发展建设魔芋基地,辐射带动全镇发展魔芋4500亩。
安康悠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依托安康当地绿色生态富硒农产品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先导,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积极开发富硒豆制品和魔芋系列新产品,成功推出了悠源牌富硒魔芋系列休闲食品,年生产能力5000吨以上,产品已覆盖安康全市,销售渠道已延伸至西安、浙江、山西、北京等大中城市。
早阳镇镇长余尚坤说,魔芋产业已成为全镇脱贫攻坚中的又一支柱产业。公司通过给贫困户统一种子、统一地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保底价,把合作社人培训起来,让合作社去带动贫困户,让所有的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里面。公司跟合作社实行利益联结机制,签订了保底价收购合同,还有一部分合作社采取了入股合作的方式。这样一来,就把贫困户捆到合作社上,把合作社捆到企业里来,然后多方机制就连到一块了,整个就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多方共赢。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贫困户致贫原因多种多样,精准扶贫不光是指路子,更要解难题,创新路。早阳镇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镇域实际,通过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逐步盘活农村资源要素,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持续提质增效。
为了保持特色产品品质,该镇在良种培育、病虫害防治到规模化种植、精品园培育上没少下功夫,并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提升贫困户增收能力。在此基础上,拓展产业链条,树立品牌新形象,鼓励合作社注册商标,向加+销环节延长产业链。目前该镇东宁魔芋、成存养猪、山里源养羊、远安养鸡等特色农产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成为带动贫困户持久有效脱贫的朝阳产业,更为全面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