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鑫)今年以来,我市继续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投入,多措并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着力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儿童早期教育服务、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大力提升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研究制定技术工人激励政策,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制度,落实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拓展金融产品等增收空间。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制度,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及时制定并发布企业工资调控目标,引导各类企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等民主程序,合理确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统筹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去产能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对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新建、改扩建一批产业型公共实训基地。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抓好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健全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等基本制度。深入实施基层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计划,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全面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大力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和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功能的医养机构,推动健康、养老、旅游、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和区域统筹衔接。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政策,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加快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稳步开展社保基金投资运行,实现保值增值。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大力推进“互联网+人社”,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便捷化、均等化。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分配管理,加快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积极开展住房租赁试点,让中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繁荣文化事业。坚定文化自信,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铜川故事,建好红色景区。持续推进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加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社区博物馆建设。繁荣发展铜川文艺创作,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加快壮大文化产业,建立全市传统文化产品工艺振兴目录,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积极参与并推进第十四届全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