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四届丝博会期间,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集中签约招商项目11个,涉及资金107.7亿元。其中合同项目9个,涉及资金27.7亿元,分别是投资13.5亿元的年产20万吨铝板带材项目,投资3.2亿元的年产8万吨铝合金线材项目,投资3亿元的年产50万套盘式制动器项目,投资2亿元的年产120万吨精洗煤项目,投资1亿元的年产50万套汽车铸件项目,投资1亿元的循环利用深加工汽车配件项目,投资1亿元的年产10万件特种铝材汽车电器项目,投资2亿元的年产1000万片制动摩擦片项目,投资1亿元的年产1000万平方米软木制品项目。这些合同项目的签订,为产业园建设航汽铝产业集群增添了新动能,为全市高质量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增添了新力量。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刘正旺告诉记者,“招商项目、落实为王”。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将把招商引资和转化落实作为“一号工程”,持续在招商、富商、安商上下功夫,在推进跟踪服务、强化协调保障、紧盯项目落地上求实效,采取四项措施,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一是以项目包联为突破点。强化项目包联包抓推进机制,党组书记抓总、党组成员抓协调、部门包联抓落实,每个项目都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定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明确阶段性任务和完成时限。主动对接,认真倾听企业呼声,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建立良好的互动协调机制,促使合同项目尽快落地,协议项目尽快转化。二是以要素保障为着力点。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界限,在项目备案、能评、稳评、规划、土地、环评、施工许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实行最简程序,只跑一次,有效促进项目“引得进、落得下、稳得住”。三是以设施配套为支撑点。围绕项目达产见效,持续推进道路、厂房等配套建设,构建“东西畅、南北快”的交通路网,实施形象、项目、基础设施等提升工程,保证水、电、气、讯等硬件配套到项目围墙内,用更优良、更开放、更具活力和创新力的产业发展环境,力促项目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效益。四是以督查落实为关键点。实行项目动态跟踪管理,周督查、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定期召开项目建设专题会,建立健全项目报告点评机制,严格依规奖惩。实施干部作风提升工程,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过程中锤炼干部担当有为作风,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力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本报记者 段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