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立春今年55岁,自幼跟随父母来到铜川,妻子王喜梅温柔贤淑,女儿仝乐乖巧懂事。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一切都是那么的幸福美满。
天有不测风云,12年前,王喜梅突发脑溢血,虽经积极诊治,但仍落得半身不遂,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自王喜梅患病以来,仝立春12年如一日,不离不弃,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守护着她。他用无私的爱唤起妻子对生活的信心,他用真挚的爱挑起家庭的重担,他用坚守的爱诠释着人间最美的温情。
细心照顾显真情
2007年秋天的一天,阳光格外耀眼,在二运司北山坡公房一处30平米的小房子里,王喜梅正在忙忙碌碌地为家人准备午饭。不知怎的,她突然感觉不舒服,身子一沉,一下子倒在地上,这时仝立春刚好进了家门,看到此种情况,不知所措。闻讯赶来的邻居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帮着一块将王喜梅送到了市医院。经过医生的抢救,人总算苏醒了。王喜梅被确诊为脑溢血,人不能动也不能说话,就这样在医院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出院之后,仝立春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妻子:喂饭、穿衣、浣洗、喂药、按摩……看似平淡的照顾却彰显出了对妻子和家庭的真情。
久病床前见真爱
2009年4月7日,妻子在家恢复期间再次犯病住进医院,进行开颅手术,经过一番抢救人算救下来了,但医生告诉仝立春,妻子今后就跟植物人一样。听到这样的话,他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许久没有说话。这一次住院住了两个多月,喂药、大小便、擦洗身子都是他一个人忙前忙后。“那段时间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垮掉了,撑不下去了,可想起对妻子的感情也就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仝立春长吁一口气说。
两个月后,妻子回到了家中。刚出院时妻子不能说话不能吃饭,为了增强妻子的抵抗力,他从别人那打听到北关有一位老中医医术高超,就带着妻子到老中医那里扎针。每天自己从四楼狭窄的通道把妻子背着下楼,而后坐车去扎针,就这样坚持了近两年时间。妻子的病常年靠药物维持,花费很大,一个月少则三四百元,多则上千元。妻子在疾病的困扰下,有时候还会发脾气,摔东西,作为丈夫,他很能理解妻子内心的痛楚,积极鼓励妻子树起生活的勇气。回到家中的十年间,仝立春里里外外地忙活,平时买菜做饭,自己出不去就让邻居捎带买一些,遇到事情确实需要本人办理就让邻居帮忙照看妻子,或者等到妻子午睡了,自己才出去把要处理的事情一块办妥。十多年来,每天他用坚持和平凡的行动,用朴实的情愫诠释着夫妻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真爱。
艰难坚守创奇迹
2012年,女儿仝乐上了大学,生活越发的艰难,仝立春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来维持生活,女儿上学的费用还是找亲戚朋友凑了一些勉强够用,懂事的女儿为了不让父亲过于辛苦,自己在学校申请勤工俭学,贴补生活费。说到这里,仝立春忍不住偷偷地落下了眼泪。
2017年12月,在开发商和社区的积极协调和争取下,仝立春搬进了现在的房子,房子虽然不大,但被他收拾得一尘不染。为了方便照顾妻子,仝立春在网上买来了带扶手的护理床,知道妻子爱干净,还为她买了褥垫。他家的衣柜里整整齐齐的一堆一堆的尿不湿也是为妻子准备的,多么细心的丈夫啊。在仝立春的精心照顾下,妻子慢慢地能认识自己和女儿了,这使他感到一丝欣慰。
善良的人总是会得到上天的眷顾,2017年女儿以优异的成绩应聘到了中国银行,女儿下班回来,只要一喊妈妈,王喜梅便会立刻扭过脸来,默默地看着女儿,就是这样简单的扭脸,在常人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动作,对于妻子来说也饱含了一种母爱。现在王喜梅能在沙发上坐一坐,坐得久了人就会倒下去,仝立春就立马把妻子扶起来换个舒服的姿势坐着。妻子也能看电视了,手托着腮认真地看着电视里的画面,好像思考着什么。王喜梅现在病情恢复的情况,医生说这是家属用心照顾创造的奇迹。虽然这十来年家里花费了几十万元,但是看到女儿有了稳定的工作,妻子的状况也越来越好,仝立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幸福笑容。
“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是的,当人生的“狂风暴雨”无情侵袭之时,无数的“仝立春”告诉我们,爱是永不言弃的陪伴和照顾,那种不离不弃的真情比草原还辽阔,那种坚守真爱的温情比梅花更芬芳。(本报记者 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