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老戏骨”惠玉成和他的梨园人生

2019-05-15 11:05  铜川日报

七岁登台,一段宣传土改穷人翻身的“百子图”快板开启了他的艺术之路;十三岁远离家乡,孤身一人来到耀州考戏学艺,练就了一身扎实的演艺功夫;舞台上,他演古扮今,净丑相兼,先后在五十多本戏中塑造出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黑虎坐台》《观兵书》《铡美案》等作品让他有了“铁嗓子一声雷”的美称;生活中,他热爱文学,潜心创作,先后改编、创作了大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连台戏、小品、快书等,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土作者”“耀县的王老九”;耳濡目染下,他的儿子、孙子也走上戏曲道路,他的家庭因此被誉为梨园世家。他,就是陕西省戏曲家协会会员、耀州区华原演艺中心(原耀县剧团)退休职工惠玉成。

年少学艺 开启戏曲人生

1941年,惠玉成出生在三原县马额镇的一个贫困村子里,小时候的惠玉成便展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7岁那年,他第一次登台亮相说“快板”,一段100多句的“百子图”顺口溜不到几日便被他背得滚瓜烂熟,到了正式演出的时候,大人们都为惠玉成捏把汗,害怕他紧张忘词,可是,惠玉成却毫不怯场,收放自如,拿着个竹板就开始唱起来,用惠玉成的话说,就是“那时候胆大妄为不知天高地厚”。惠玉成记性好,学得快,有灵性,平日里,村上有什么演出,都爱叫上惠玉成,慢慢地,惠玉成喜欢上了这种在舞台上的感觉,戏曲也在他心中扎下了根。潺潺如流的时光,消融着惠玉成的心愿,1954年悄然而至,因为家境贫寒,自幼聪慧的惠玉成不得不放弃学业,辍学在家。而此时,传来消息耀县剧团招人,他便只身一人来到耀县考戏,面试时,剧团教师李三阳一看惠玉成那一脸灵气,便喜了三分,随后又叫他吼了一声“徐彦昭出班房撩袍抖袖”,谁知这一吼,从此叩开了惠玉成的梨园之梦,使他踏上了一条汗水和喜泪同流,美梦和彩声齐飞的艺术旅途。

学艺先吃苦,艺从苦中生。提起刚开始学戏那会儿,惠玉成仍记忆犹新。“过去学戏可苦着呢,住的地方四面全透风,雪花飘满床,进团的学员还要打水扫地自当勤快,给师傅点烟、搓背,出外扛行李,后台端茶壶都不在话下。当然最苦的还是练功,特别是冬天,天不明正睡好觉的时候,便要摸黑去院子里练功,踢腿、抖马、拉架子、河滩喊嗓子。”惠玉成说道。

从艺五十载 道不尽梨园情

戏台百味人生,梨园几度春秋。惠玉成的梨园篇章是在舞台上,只要他一出场,就有一种豪气冲天,惊艳全座的气势;只有观看了他的剧目,才能真正感受到他刻画人物的传神细腻和震慑一切的演出气场。惠玉成主攻花面行当,从艺50多年来,他刻画的角色数不胜数,曾在50余本戏中担任主演,直至70岁才离开舞台。他演包公稳健大方,声情并茂;演欧阳芳、李良、潘仁美阴险狡诈,令人恨之入骨;演徐彦召刚烈并举,激越慷慨;演六斤县长,憨厚朴实,形象逼真,当时《六斤县长》在耀县连演十六场,场场爆满,走在街上乡党熟人不唤其名,直呼他为“牛县长”,可见他对角色的刻画是多么入木三分。对待表演,惠玉成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正是这种刻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使他一度成为当地戏曲舞台的中心、剧团里的台柱子。《包夫人断案》中扮演的包公、《下河东》扮演的欧阳芳、《青风亭》扮演的刘恭一次次被省电视台录制,登上了荧屏;《乡镇企业之光》大型连台晚会在电视上多次亮相,并荣获省级二等演出奖等。

惠玉成常说:“年少时,我随李三阳老师学戏,接着又师从于樊来民老师,耀县剧团当年在西安五一剧院演出时,我有幸得到当时威震陕甘著名花脸田德年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对待戏曲的那种激情和执着,令我受益终生。”至今,惠玉成还完整保存着他从艺多年来收集的各位名角儿、老艺术家的剧照、资料。

发挥余热 描绘多彩春秋

如果说唱戏表演是惠玉成的主战场,那么从事编剧、创作便是他的另外一片天地。惠玉成文化程度不高,却酷爱文学,喜好创作,一专多能,是一位有颇多创意的唱念戏段作者。在剧团工作时期,他经常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埋头书案,为剧团改编的大型连台戏《回龙传》五本,久演不衰;《凤冠梦》大创收益。退休后的惠玉成更是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创作上,退休至今,他为我市各个机关单位、社区、矿区、企业、学校等写出了百余部剧目、小品、小戏、快书,数量、内容涉猎之多、之广令人称奇。为了汲取新事物,便于创作,惠玉成坚持每天看新闻、读报、看书,把好的故事素材记录下来。为了写好一本剧,他四方搜集材料,深入群众,山前岭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汗水。因此他的作品常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耐人寻味,被人称为“土作者”“耀县的王老九”。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体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2016年,惠玉成担任编剧的新编革命历史剧《锦阳星火》一经推出便引起轰动;他创作的大型古典秦腔剧《药王颂》在社区、村镇等地为群众演出时,场场爆满;2018年,在我市首届扶贫产品交易会上,惠玉成担任编剧导演,创作了新编现代眉户剧《第一书记》;还有群口快板《打好脱贫攻坚战》《创建文明新铜川》、音乐快板《砥砺奋进绘蓝图》《盛世年华唱北梁》、方言小品《拾德》等等,年近古稀的惠玉成伏案创作、笔耕不辍,他如辛勤的蜜蜂一般,尽情地挥洒出戏曲的炫彩,追寻着艺无止境的精神世界。

“人如竹菊玉为贵,品若梅兰成于勤”,这句话,勾勒出惠玉成漫长艺海生涯的梨园画卷,也体现了他为寻求艺无止境而默默耕耘的人生领悟。惠玉成,一个憨厚的梨园赤子,他为戏而生,为戏奔走呼喊,戏曲早已深入了他的骨髓和血液。未来,他将继续发挥余热,潜心创作,传承技艺,把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本报记者 朱敏)

全站热点
来到启迪之星 杨仁华要让高陵加速快跑

2019-05-15 09:18阅读

山阳供电公司党建 引领加快户表改造

2019-05-14 17:03阅读

临潼区市场监管局以“十查”为抓手 撑起师生饮食安全保护伞

2019-05-13 19:21阅读

穿越时光,回到母亲最美的年华

2019-05-12 10:02阅读

北院门街办加大辖区各类污染物的巡查力度,扎实推进铁腕治霾各项工作

2019-05-10 20:46阅读

桃园路街道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会议

2019-05-09 13:46阅读

电子城街道举办2019年度村(社区)干部培训班第一课

2019-05-08 11:5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