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贫困群众:2019,幸福生活看得见

2019-01-30 09:04  铜川日报

编者按:回望2018年,全市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挥洒汗水使劲拼,脱贫攻坚工作步履坚实、成效显著,诠释了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昔日贫困闭塞的村庄,如今一条条柏油路连通外界,一栋栋小别墅拔地而起,一个个富民产业发展兴旺……曾经为生计发愁的贫困户,如今依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好政策发展了产业,找到了工作,住进了新房子,实现了创业梦……贫困的日子即将过去,幸福的画卷正在展开。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时,贫困户们“赶大集、买年货、挂灯笼、贴对联”喜迎佳节,一个个不甘落后的身影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力奔跑,心中装满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许。今天,请跟随记者的镜头与文字一起去看看他们的生活,听听他们的新年愿望。

过新年 住新房

新年将至,年味浓浓。在耀州区关庄镇麻子村,村民们赶大集、办年货、挂灯笼、做蒸碗,一派红红火火迎新年的景象。在村里移民搬迁安置点,贫困户刘上文夫妇正在家门口有说有笑地贴对联。过去的一年,对这对夫妻意义重大,他们分到了小别墅,通过努力种地、打工,脱贫了。

回忆起以前的住房条件,刘上文满是心酸,“以前住的土坯房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而且房子少,一家五口人挤在一起,很不方便”。通过帮扶单位、村委会积极争取,2019年元旦,他们全家告别了土坯房,搬进了崭新的二层楼房。走进刘上文的新家,屋内基础设施完善、装修风格温馨、现代化家电齐全,夫妻俩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着新家。

“现在120平米、三室两厅的大房子,足够我们家老老少少住了,真是做梦都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刘上文的妻子关阿莉激动地说。新的一年夫妻俩表示,要抓紧赚钱供即将考大学的儿子念书,给新家再添置几件家具,最重要的是把家里日子过得蒸蒸日上,不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

就业创业扶贫让残疾人自食其力

今年49岁的严新社是王益区王益街道墙下塬村的贫困户,1992年,他被火车轧去一条手臂,造成三级肢体残疾。以前,严新社全家靠7亩玉米地为生,住的房子是建了几十年逢雨就漏的危房。“那些年过得特别艰苦,没钱的时候还要伸手向别人借。”严新社感慨道。

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免费领到了11只奶羊,陆续获得各类扶持资金共计10000元,自己又贷了2万元小额贴息贷款。有了资金支持,严新社信心满满,盖了4间大棚,在2018年3月,自主创业开办了“铜川市王益区社新奶羊养殖场”。除了种养殖,当地政府为他提供了生态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每月有500元工资收入。面对越来越好的生活,严新社也慢慢开朗起来,“现在日子真的太好了,以前哪敢想啊,我现在每天能上班、有钱挣,太幸福了!”严新社高兴地说。

新的一年,严新社打算扩大养殖规模,还计划依靠花椒种植补贴政策,发展花椒种植。他说:“今年我要挣更多钱,把日子过得更好,虽然只有一条胳膊,我也能靠自己的能力脱贫致富!”。

健康扶贫让贫困家庭重燃希望

“叔,你这病要好好锻炼呢,才能恢复得快。”在冬日暖阳下,新区坡头街道长命村豹村组的贫困户何民权与老伴坐在家门口唠嗑、晒太阳,旁边的医生一边给何民权做康复训练,一边叮嘱说。这样温馨的一幕对于何民权来说很熟悉,自从他患脑梗后,每个月街道中心卫生院都要派医生免费上门提供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服务。

2017年,70岁的何民权突发脑梗,几万块钱的医疗费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正当全家人一筹莫展时,健康扶贫让他们重燃希望,三次住院费报销了90%以上,后续所需医药费慢性病门诊报销75%。“党的扶贫政策真是实惠,两年来老伴住院、吃药一共花了三万多,自己只掏了三四千。”何民权老伴齐桂芳充满感激地说。

健康扶贫通过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四重保障”政策体系,让贫困人口都能看得起病,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2018年,何民权成功脱贫摘帽,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一家人从土窑洞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希望新的一年,老伴身体越来越好,儿子、孙子在外打工一切顺利,我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起新年愿望,齐桂芳眼里满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

“去年卖了两头牛挣了2万多元,现在家里还有7头牛,我就好好地安心在家养牛,不愁这日子过不好。”毛克栓笑意盈盈地介绍道。毛克栓是印台区陈炉镇立地坡村的村民,也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困难户。毛克栓家里共三口人,媳妇智力残疾,女儿今年刚上初中,里里外外全靠毛克栓操持。“每年打工两三个月,就得把媳妇、闺女送到丈母娘家,让她帮忙照看一下。家里离不了人,所以我也不敢长期外出打工。”这让有心奋斗的毛克栓感到很无力。

2017年,毛克栓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圈养了4头牛,随后依靠产业扶持资金、小额贴息贷款等扩大了养殖规模、修缮了牛棚,每年地里收割的玉米作为牛的饲料,种养殖形成循环发展。“这两年在家养牛,不仅有钱挣,也能照顾好家里。”毛克栓告诉记者。2018年,他依靠发展产业光荣脱贫了。

有了自己的产业,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新的一年我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再给家里添置点家电,争取让日子过得一年更比一年好。”毛克栓信心十足地说。

金融扶贫让贫困户“人尽其才”

赵辉山是宜君县哭泉镇马前尧村的“大户人家”,家里共7口人,劳动力却只有他一个。赵辉山父母年迈且均是残疾人,大儿子还在上高中,今年刚4岁的双胞胎需要媳妇照顾,全家开销要靠他一人负担。但是一家子老小让赵辉山又不能外出打工,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17亩地以及农闲时在附近打零工挣钱。

赵辉山懂养殖技术,但是苦于没有资金,一直没法行动。2017年,金融扶贫政策让赵辉山重新燃起了希望。在帮扶政策的带动下,赵辉山重操旧业养起了羊,他通过贴息贷款贷了3万元养了30只羊,年收入增加2万元。尝到甜头后,他打算扩大养殖规模。“不满足”的赵辉山计划着怎样才能挣更多的钱,他用赚的钱买了辆农用三轮车,家里的羊让别人代养,自己给工地拉土、拉石子挣钱,通过三轮车运输一年也能收入近两万元。除此之外,赵辉山尝试种植中药材,试种了1亩苍术,预计收入4000元。

如今赵辉山的收入渠道变多了,对生活更有热情了,奋斗的劲头更足了。“新的一年,更要想法儿把日子往前过哩,让我们这个大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是我的责任。”赵辉山眼里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报记者 程红兰 见习记者 王焕焕)

全站热点
桃园路街道召开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暨迎新春联欢会

2019-01-29 20:45阅读

脱贫攻坚“一补两送一议”工作推进视频会召开

2019-01-29 09:12阅读

高陵水景公园围墙拆了 一下子感觉敞亮了

2019-01-28 11:18阅读

二曲街道集中收看《作风强化在西安》(第一期)

2019-01-25 21:15阅读

新春将至,高陵区全面开展“送温暖”活动

2019-01-24 10:15阅读

鄠邑区致力移民安置社区产业发展,提升群众致富能力

2019-01-22 18:15阅读

依托文化发展全域旅游 借力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铜川 一个转型发展的“孟姜塬样本”

2019-01-21 16:0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