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一平台”即“华州区互联网+政务公开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华州区区委、区政府以试点工作为契机,投入200万元建设“一平台”,每年列支20万元用于政府网站和政务公开平台运维费用。升级原有政府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精心架构建设集政务信息发布、政务公开事项查询、政务服务事项查询、政府数据开放、数据共享、“两微一端”平台、智能查询系统、视频点播平台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网上网下一体化一站式的政务公开平台,将“一表一册一单”政务公开事项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展示和公开,打造政务公开的2.0版本。
“五个一”政务公开基础模式的出台,让群众和企业明白了“每一级行政机构都有什么权限?”“办什么事应该去什么地方?”“办事的流程和环节有哪些?”“办某一件事都要准备哪些材料?”等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摸不着门、找不着人、填不好表、办不好事、跑冤枉路、花冤枉钱等问题。
71项常办事项流程“一网打尽”
2018年8月31日下午4时许,华州区杏林镇政府便民服务导办台前,一位咨询高龄补贴事宜的老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身份证放置在一台机器的读卡处,仅仅几秒钟时间,一张小小的便条便打印出来。
这张便条上注明了办理高龄补贴可以找的部门、联系电话和地址,办理时所需要携带的材料及份(张)数,以及上班时间、注意事项等。
与此同时,在镇政府院子“行政权力事项清单”的公示牌前,一位年轻女子正用手机扫描生育服务登记事项后面的二维码。几秒钟之后,手机链接跳转至华州区政府网,所需材料一目了然。
“把麻烦留给政府,将便利带给群众”,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背后,浸润着华州区各级行政机关大量的智慧和心血。
在“五个一”的基础之上,华州区按照服务主题、服务部门和全生命周期的分类原则,建立了包含34个要素、71项内容的自然人服务事项汇总套表,并在华州区政务公开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进行了网上公开,实现事项的服务查询和预约办理。
同时,华州区在区、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等地点设立了30个固定终端查询机,将服务事项全部植入终端查询机,实现了群众常办事项流程的“一网打尽”。
智慧化的公共服务,让过去那种“询问半天也弄不清楚”“解释半天也搞不明白”的情况鲜有发生。
其实,“扫码知权力明服务办好事”的惠民之举,只是华州区政务公开纵深化、服务事项智慧化的一个缩影。在试点过程中,华州区除了依托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五个一”的政务公开基础模式之外,还十分注重智慧政务“末梢神经”的畅行无阻。各类行政事项清单出台后,华州区第一时间将其互联网化,打通了华州区政府网、政务公开平台、微信扫码、固定终端查询机等多平台之间的连接,统一了网上办事服务的入口,实现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服务融合,提升了行政部门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能力。
华州区区委书记霍文军说:“无论是何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要让群众和企业享受到实惠,这也是咱们政务公开的一个终极目的。”
行政审批变“串联”为“并联”
“智慧政务”的根本目的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创新技术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审批流程再造优化,彻底改变传统审批模式,让群众感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基于这样的认识,华州区借力智慧城市的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得人心、惠民生的服务模式。
2018年1月28日,华州区以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成立了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原来由26个部门承担的202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交由行政审批服务局受理,行政审批变“串联”为“并联”,真正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到底”。
“以往企业的某些行政许可审批,至少需要半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其实不仅是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更关键的是流程问题。即使是后来的集中审批,也还是存在一个部门审完另一个部门审的线性问题。”华州区区长白晓林说,“将政务公开和互联网、大数据等相结合,将行政审批由‘串联’变为‘并联’,便会大大提升行政效率。”
从我国行政机构职能改革的历史来看,第一阶段为分系统分部门运作,行政机构彼此之间不通信息,一个部门审批完毕后由另外的部门审批;第二阶段是为集中办理阶段,一些地方考虑到群众分系统分部门办事的难度,故而将所有牵扯到的行政审批部门集中起来,实现集中办理;第三阶段也是未来行政审批发展的最终阶段,就是集中同步审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在各部门同时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最短时间内完成审批。
“并联”审批所带来的实惠,企业最有发言权。王心是华州区恒辉公司的一名员工,日常工作中与行政部门打交道最多。他告诉记者:“过去光发改、规划、城建这几个部门还有下面的科室,我要跑十几趟,而且一个部门审批不完另一个部门不给审。现在我只需去一个局,所有事就办完了,加之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可以一套资料基本管到底,办事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据了解,借助“华州区互联网+政务公开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新成立的华州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实现“并联审批”。也就是说,企业在提交材料之后,行政服务大厅的20多个部门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同时对各自职责权限范围内的事项进行审批,最后由行政审批服务局统一盖章,这就实现了行政许可审批由“串联”到“并联”的转变,行政服务效率也得以大幅度提升。
政务公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以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为契机,华州区坚持多渠道公开、全方位公开、宽领域公开,以政府红头文件进阅览室、在线访谈、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公民代表进政府、遴选大学生到政府机关见习、12345政府热线、华州区政府网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不断推进政务公开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走进华州区图书馆阅览室,在左手边醒目位置,从今年6月以来的一份份政府红头文件原件,按照文号整齐地摆放在阅览架上,供读者翻阅查看。华州区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软硬件均堪称一流,因此也成为很多华州市民茶余饭后学习休闲的重要场所。考虑到人流量大、信息交流频繁这一因素,华州区将政府非涉密的红头文件全部摆进了阅览室,在方便群众获取政府文件和政务信息的同时,也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多条乡村道路破损严重,怎么进行修整维护?”“出租车随意涨价时有发生、黑出租屡禁不止如何解决?”“您平时工作中有没有发现问题?”“什么时候能够整改到位?”2018年3月29日晚,一场聚焦华州区交通运输部门问题的电视问政节目上,各位“考官”唇枪舌剑,毫不含糊,“震惊”“愧疚”“心情沉重”等自责的话语,让群众看到了华州区政务公开的决心和威力。《电视问政》是华州区委、区政府为拉近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面对面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创新问政活动。该活动每月一期,目的是晒问题、找原因、寻对策、促整改,进一步深化治庸治懒治无为,加强追责问责影响力,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华州区还先后开展公民代表进政府活动4次,向群众公开政府活动,拉近群众感情;举行在线访谈活动6次,面向群众汇报工作进展、解读政策文件,接受群众提问;举办营商环境访谈活动10期,公开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接受群众监督;联合集中开展政务公开宣传活动11批(次),使政务公开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通过以上种种举措,华州区政务公开的过程中,彻底打破了以往“公开的信息群众不关注、群众关注的信息不公开”的旧框框,使“真公开、全公开、常公开”成为新常态。
精准发力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既然做了那么多事情,为什么咱们政府就不能把最后的关键一步也做到位?”华州区常务副区长孟渭川在一次会议上质问。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成为了华州区政府政务公开必须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长期以来,渭南各县(市、区)企业登记注册流程完成之后,企业必须到渭南市区的公章刻制点刻章,耗钱耗时。如今,在华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办事大厅,企业在这个窗口完成登记注册之后,那边在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将公章刻制出来,另外一个窗口的金融机构也可以快速为企业办理对公账户,困扰企业多年的“关键一步”,终于实现了在家门口办结。华州区也成为渭南市唯一一个能够刻制企业公章的区县。
距离华州区金堆镇政府不远的地方,经常会见到一位卖山珍的农民。生意渐好之后,这位农民萌生了注册商标的愿望。委托中介注册“金堆山珍”之后,却不幸与福建一家商人注册的“金山珍”有了“重名”嫌疑。之后裁判、打官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注册成功了,但是过程却异常曲折。究其原因,最关键的是信息不畅。
2018年8月9日,除陕西省工商局外,全省第二个、渭南市第一个商标受理窗口落地华州区。从9月18日开始,华州区及渭南地区的企业,注册商标不需要再前往西安,也不需要再找中介公司代理,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商标注册。
“说实话,过去由于数据无法共享,我们都不知道咱华州区到底有多少商标,这些商标都有哪些种类,没有权限,无法查询。”华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开了窗口,咱华州区商标的家底搞清楚了,群众注册商标也方便多了。”
争取企业公章刻制点和接入商标受理窗口只是华州区精准发力、破解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点滴。如何方便群众和企业,如何让群众和企业省心省力,是华州区政务公开的一个“最高标准”。
除了惯常的“最多跑一次”之外,华州区还创造性地推出了“零见面”企业登记、个体户“口述办照”、到偏远的塬区和山区“上门办照”、开放企业名称库查询、行政部门代办制等服务。同时,华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全市首家、全省第五家可以受理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的县区级市场监管部门,让创业者不再需要去省工商局登记,不仅降低了外商投资企业的运营成本,对招商引资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随着“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破解和服务理念的深入人心,华州区群众的创业热情大大提高,今年上半年市场主体同比增长达到56%,实现“井喷式”发展,5月中旬市场主体已经破万。
权力清单做“减法”,责任清单做“加法”,服务清单做“乘法”,华州区通过资源整合、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实现了政务公开由随机向全面、由偶然向常态、由单一形式向多种渠道的转变,让政务公开成为提升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业激情、助推追赶超越的扛鼎之力。然而,这一切只是开始,越来越多的为民、便民、惠民举措正在华州区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上孕育和生长,我们相信,未来这里还将会诞生更多改革创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