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王丽丽:一针一线绣出陕西文化

2018-08-02 10:03  铜川日报

一架绣绷,一双巧手,一身素衣,眼前,一位绣娘穿针引线,以针为笔,以线寄情,气定、神闲,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绣出了陕西文化的别样风情。这位绣娘就是秦绣的非遗传承人——王丽丽,她用丝线将这门艺术坚守传承着、创新融合着。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王丽丽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总是用色彩缤纷的丝线在他们兄妹几人的衣服上绣花作画,甚是好看。尚未飞针走线,小时候的王丽丽在母亲的熏陶下渐渐领悟到刺绣的无穷魅力。真正让王丽丽认识、爱上秦绣,还源于9年前的一次中国工艺美术国家及培训雕刻、刺绣艺术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要想绣“活”,必须要有“高人”指点。十年苦学,王丽丽不断从民间手工艺人身上取经学习,师从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漪湲,技艺突飞猛进。她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用一针一线赋予了作品鲜活的生命。栩栩如生的小老虎、威武庄严的门神、质朴可人的农家妇女,在王丽丽的针线下包含陕西文化的作品活灵活现。“学习秦绣,再苦再累我都不知疲倦,每天练习超过十二个小时,有时兴致来了连饭都忘了吃。”王丽丽回忆起学习时光。

秦绣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制作过程中严格依照网格施针,阵法细密严谨,绣品的图案以针法显示深浅、虚实、和远近,作品表现了陕西文化的博大精深,民俗民风的质朴灵动。“秦绣针法的变化如同万花筒,有无数的组合。”王丽丽说,一件作品的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人物的面部表情要绣数十日。

近年来,王丽丽创作了《艾虎》《秦风古韵》《抓髻娃娃》等独具陕西文化的秦绣作品,其中,《抓髻娃娃》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优秀奖,《门神》《艾虎》分别获得十一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银奖和铜奖。

对于秦绣的传承,王丽丽也有深深的担忧。“提起刺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四大名绣,我想让秦绣被更多人熟知和热爱,我在自家的小院开办了秦绣工作室——秦绣小院。对于家庭经济差、热爱秦绣的人,我会免费提供饭菜和住宿。”为了用针尖诉说陕西文化,王丽丽肩负传承、走进企业、走进校园、来到乡村,举办各类培训200余次。

精华在针尖,咫尺匠心难。刺绣成为王丽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用自己的坚守和传承诠释着秦绣领域的“工匠精神”。(本报记者 郭颖)

全站热点
市区解放路南延工地存在扬尘污染

2018-08-02 05:00阅读

碑林区开展君乐城堡大酒店高端国际会议活动接待全要素模拟演练

2018-07-31 18:53阅读

未央区副区长程希文带队检查全区出土工地扬尘管控工作

2018-07-30 18:45阅读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召开冯新柱案“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2018-07-28 14:03阅读

北院门街道举办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国家级流动人口计生协示范点项目启动仪式

2018-07-26 20:46阅读

意大利警察亮相兵马俑景区与西安警察开展联合巡逻

2018-07-25 15:29阅读

市城市管理局督导检查莲湖区建筑物外立面整治提升工作

2018-07-23 20:5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