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营商环境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犹如水之于鱼,树之于鸟。水阔任鱼跃,树繁任鸟栖。同样,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企业就到哪里发展,资金就往哪里聚集。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大力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2”行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经济持续向好态势更加巩固。但我市营商环境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与省委、省政府要求相比、与群众和企业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近日召开的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现场推进会,既是对上半年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鞭策。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要求新任务,我们务必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高起点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标杆,在深化思想认识上下工夫,在创新突破上下工夫,在督查落实上下工夫,转观念、转作风,找短板、下猛药,凝心聚力,鼓足干劲,迎头赶上。
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政治站位。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增强竞争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应有之义,是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加快新时代追赶超越的迫切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营商环境建设的行动自觉,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细化目标举措,任务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市委、市政府部署落到实处。
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借鉴先进经验做法,以最大限度惠企利企为出发点,进一步减少环节、缩减材料、提高效率,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渭南模式。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开展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极限压缩审批时限,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要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提升工作效能。抓好三项清单建设,完善办事目录清单、流程清单、责任清单。加强督查力度,形成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考评机制的“指挥棒”作用,加强督查考核结果的运用,让政治过硬、敢抓敢管、奋发有为者上,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者下,在干部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增添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任重道远。我们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以更大力度、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在改革开放40周年再出发,奋力书写渭南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