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让牡丹花绽放在致富路上——记合阳县坊镇街道社区党总支书记田丰

2018-07-21 05:02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崔晓怡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这种外表美丽,“内涵”丰富的花儿,如今已在合阳县坊镇“安家立业”,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致富花”。说起这些,就不得不说坊镇街道社区党总支书记田丰。

脱贫攻坚中,合阳县、镇党委政府多方考察,于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了陕西中资国业食用油牡丹有限公司,达成“万亩牡丹园”种植意向。尽管坊镇一带土壤、气候等条件非常适宜油用牡丹生长的事实,通过了中科院专家的认证,但是群众并不“买账”。“没听过牡丹还能压榨油?”“那花儿金贵,肯定难种。”“谁知道是个啥情景,还是种麦子和玉米保险。”……一时间,各种“质疑”声四起,工作推动艰难。

“群众怕风险也正常,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带头先试。”面对这样的情形,田丰在党员大会上这样说道。当时,他刚刚被选举为坊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坊南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439户1612人,其中贫困户50户183人。

这里地处洽川旅游沿线,但经济发展慢,群众致富难。如何扭转和改变这一切,正是田丰上任后最头疼的问题。“油用牡丹”的出现,成了最好的“突破口”。田丰带着党员干部和部分群众试行试种,在公司的指导下,获得了较好收益,用实践证明了,油用牡丹能种、好种、可致富。

群众的“心结”打开了,致富的征程便顺利开启。按照“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村委会引导和鼓励群众共流转土地1800亩,采取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田间管理的方式进行规模种植。群众每亩地每年可获取630元的固定分红,并且每3年将递增6%,还可在牡丹园里务工赚钱。一年下来,家庭收入远超以前。

低保贫困户王孟田,因为腿有残疾,家里生活每况愈下。年近五旬的他,原本已对生活不抱什么希望了。直到把家中4亩地流转到牡丹园,他曾经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激情又一次回归。除了每年的土地分红外,他的妻子和年迈的老母亲都在牡丹园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牡丹园安排王孟田成为园内一名运输司机,这种车操作起来简单易学,即使他腿有残疾也能够驾驶。家门口就能赚钱,让王孟田一家干劲十足,一年下来全家收入万元以上。“多亏了田书记,多亏了村委会,要不我还在‘苦’里头熬着呢!”老王高兴地说道。

坊南村富了,周边的坊东村、福德村、贺家庄村的群众也坐不住了。在坊南村的示范辐射下,“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不断推广,牡丹园从1800亩,扩大到2800亩、3800亩……花儿一片连着一片,务工的群众来了一波又一波,“万亩牡丹园”变成现实。随着牡丹花茶等产品的加工问世,牡丹园用工需大于供,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来了。

牡丹园里开出了“致富花”,田丰却始终没有闲着。他带着干部群众开展适合村情的“三变”改革,整合资产,明晰股权,成立合作社,变农民为股民,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今年,借助坊镇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王家大院”文化资源,他带领干部群众建起了集旅游、休闲、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福山大街,瞄准乡村旅游再出招,奏响了乡村振兴新乐章。

全站热点
蓝田县科技特派员余水欢普化镇穆家坡村开展联村科技扶贫工作纪实

2018-07-20 19:16阅读

市委常委聂仲秋来前卫调研重点项目建设

2018-07-20 09:34阅读

印台区“四个课堂”给党员干部提神鼓劲

2018-07-19 10:11阅读

市检察院召开作风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

2018-07-18 05:02阅读

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召开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作风建设视频会议

2018-07-16 16:21阅读

灞桥区食品药监局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暨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工作集中培训

2018-07-14 10:35阅读

高陵区召开“路长制”工作自查自纠专题会

2018-07-12 18:2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