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民生工程“补短板”成效显著。近年来,共计实施民生类项目70余个,完善了城市雨污排水管网建设,完成排水管道38条,长度约80公里。
公共服务类项目稳步推进,城市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坚持以学校、医疗卫生、停车场、公厕等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持续增强群众福祉。
今年,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规划》,渭南属于这个区域里的次核心城市,成为除了大西安以外的一个次枢纽。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渭南中心城市建设的具体思路和举措有哪些?
原晓军表示,下一步,我们要以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控规覆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中心城市将按照“拉大城市框架、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城市”的总体思路,坚持“北跨、东扩、西融、南优”,加快发展“一河两岸、五大组团”。2018年中心城市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6亿元,实施204个补短板、提品质的民生项目,将极大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市民满意度。全面推进县域城镇建设,总结推广富平县“多规合一”试点经验,构建以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内涵的规划体系,提升华阴等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聚焦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基础,完善服务功能,优化生态环境,打造各具特色的26个省市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依托沿黄观光公路,通过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民俗文化、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潼关县秦东镇、合阳县洽川镇等特色小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垃圾革命”“厕所革命”等各项重点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要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把渭南建设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营商环境一流的地级市。
发布会后,受邀参加此次活动的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赵海春,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能源所总工程师闫志江还从渭南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供热基础设施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解读。